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古文献研究所(前身为俄罗斯亚洲博物馆)为纪念建所190周年,联合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千佛洞--俄罗斯丝绸之路探险文物展",已于2008年12月9日在圣彼得保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开幕,于2009年4月5日结束.  相似文献   
23.
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的关于涉及敦煌的粟特问题研究状况的简要概述。对这些成果,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一、对敦煌所发现的粟特文文献的研究;二、对敦煌粟特人宗教信仰的研究;三、对敦煌粟特人聚落的研究;四、对敦煌粟特人社会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概述,以期对敦煌粟特问题的研究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4.
魏徵擅长酿造葡萄酒,其中隐藏着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汉代以来,粟特聚落、中亚僧侣将葡萄酒酿造技术第一次传入中原。魏徵是内附高车部落的后裔,高车部落曾在高昌立国,逐渐接触农业生活,吸收了源自索格底亚那的葡萄酒酿造技术。高车王国衰落后,部落离散,人口内附北魏,葡萄酒酿造技术第二次传入中原,其硕果即魏徵造佳酿。唐朝收复西域后,葡萄酒酿造技术第三次传入中原,以后就普及开了。  相似文献   
25.
唐初突厥的归附与内迁,带动了大批粟特民众进入河曲地区定居,唐朝专设"六胡州"进行管理,促进了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在唐前期边疆形势与内外政策的持续演变过程中,六胡州地区民族关系逐步恶化,开元九年爆发"康待宾之乱"。这一事件对河曲地区的政区设置、民族关系与分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6.
周耐华 《收藏》2009,(10):117-119
粟特原居地本在葱岭西的河中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史籍谓之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以及丝绸与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站,诸国因之致富。  相似文献   
27.
隋唐时期所出现的昭武九姓国家,与<汉书>、<晋书>等载的康居有明显的同源关系,而同一时期文献中大量出现的粟特,并非传统所认识的是康国(撒马尔汗)的前身,而是安国(布哈拉)的前身.隋唐时期的昭武九姓国家,大部分都是在汉晋时期康居所属诸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康国对其他昭武诸国的统属,有其历史的传统根源.  相似文献   
28.
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曾出现过一些被称为商业民族的民族,转运贸易和移民是这些商业民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中亚粟特人之所以成为商业民族,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粟特人是推动中原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9.
粟特人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特别在唐代 ,在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对外商业活动中 ,粟特人是一支最主要的力量。本文主要利用吐鲁番文书资料 ,对粟特商人在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中所起的作用、粟特商人进入唐帝国的实际状况、粟特商人的活动范围、粟特商人在唐帝国的身份地位以及唐朝政府对外来粟特商人的政策等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
苏惠萍 《寻根》2014,(2):32-35
在河西走廊,粟特商人聚居的第一个城市便是敦煌。敦煌之所以成为东来昭武胡商的第一个重要据点,与其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