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3篇
  免费   4篇
教育   3643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2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2.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 ,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境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对意境的作用和创造意境的方法 ,加以梳理和归纳 ,使之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3.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74.
75.
“风月宝鉴”的哲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小说。如果从小说这个视角来品读"风月宝鉴"及其相关的描述,则另有一番哲理意蕴。它无论是对《红楼梦》一书的主题思想表达还是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前后对凤姐的描写,是全部小说对凤姐的整个思想性格塑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揭示了这个美少妇性格中丑陋的一面,对凤姐性格的全面展现起了一个铺垫、暗示和承前启后、前后照应的作用。而贾瑞之死对人们的哲理启示则是:不能"以假当真"。  相似文献   
76.
史湘云,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她既没有黛玉的忧伤又没有宝钗的城府,是一个居于黛玉和宝钗之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这个人物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爱情悲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梁颖 《海外英语》2011,(2):172-173
红楼梦》中"痴"字有三层意蕴:做事违背常理、佛教意义上的迷恋俗事、一般意义上的憨和呆。以此三类要义为纲,综述并分析霍克斯的英译本如何分别再现原文的"痴"字。霍克斯善于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灵活地跨越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使译文的艺术世界与原文的艺术世界达到契和,但出于照顾可读性、译者自身的文化和视角,有些灵活的变通之处忽略了"痴"的民族精神,置换了原文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8.
在浩瀚的古典文学历史夜空中,有着两颗耀眼的明星--<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他们是人类文学艺术的瑰宝,是绽放在群芳之中的两朵美丽的奇葩,他们有着同样的艺术成就,艺术价值,但又各有各的魅力和韵味,于此就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中获取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9.
凌尔 《华章》2011,(2):53-53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解读这些人名的含义,对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