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草叶纹镜的出现,大致在汉文帝时期。其尺度有序,规整华美,形式多样,流行时间较长,到西汉晚期才逐渐少见草叶纹镜的身影。草叶纹镜是一个大的镜种,存世量较多。多数草叶纹镜尺寸较大,如图1铜镜直径达侣厘米。草叶纹镜的纹饰装饰有如下一些特点:1.草叶纹的位置、数量、造型一般都很规整,但也有一些发生了变化,日本学者槌口隆康《古镜》中所著录的一面被称作"草叶纹支数之冠"的铜镜就是  相似文献   
102.
任道斌 《收藏》2012,(17):136-138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的任道斌先生课徒之余不仅喜收藏,且对其斋"思嘉室"藏品深有研究。本刊第8期从其对40件书画藏品研究短文中选登了8篇,受到读者欢迎。今再从其对数十件陶瓷藏品研究短文中选6篇,以飨陶瓷收藏爱好者。之后还将刊发作者的几篇汉画像石拓片研究短文,敬请期待。马家窑山水纹饰双耳彩陶罐中国的彩陶文化内容丰富,南北各异。北方和南方的彩陶文化分别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北方的彩陶文化又有中原与西北的不同,如中原有半坡、庙底沟两大类型,西北有马家窑、半山、马厂、辛店四大类型,纹饰、造型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03.
《收藏》2012,(19):190
宫廷珐琅天下第一大盘:"普天同庆"珐琅彩瓷大盘以家喻户晓的"百鸟朝凤"图为主题纹饰,图中央为凤凰立于梧桐树下,昂首之姿尽显百鸟之王风范,孔雀、仙鹤、绶带鸟、鸳鸯、锦鸡等珍禽,飞绕于凤凰周围,其脚下山石周围盛开着鲜艳的国花牡丹,百花之首与百鸟之王相配,寓意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画面另绘有山河、云雾、瀑布等自然景观,象征四海归一。作品寓意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吉祥的服饰图案经过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漫长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封建社会末期——清代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人们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都在服饰图案上有所反映。服饰图案最早始于商周,至唐宋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到了明清达到了鼎盛。通过符号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服饰纹样的变化,通过符号学来解读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演变过程,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图方式传达寓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将纹样符号转化为现代服饰的设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武贞 《收藏界》2012,(8):52-57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的战国中山国古城以及中山王族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其中尤以中山国王墓及其陪葬墓出土的磨光压划纹黑陶最为著名,造型端庄优美,纹饰流畅典雅,色泽漆黑明亮,是陶瓷艺苑中一株亮丽的奇葩,代表了中山国高超的制陶工艺。  相似文献   
106.
吴磬军 《收藏》2007,(8):127-127
近日,征得一面燕下都独龙纹半瓦当。径17厘米,高8.3厘米,夹砂灰陶,宽边轮,窄下沿。其纹饰为一侧身独龙,头左尾右。独龙曲颈垂首,似以角抵敌,前身伏地,后身拱起,细尾翘扬内卷,浑身蓄力,道劲健美。其整体形象所显示的强劲力量和浑圆饱满而又轻捷明快的造型风格,给人以简洁洗练的艺术感染力(图1)。  相似文献   
107.
张懋镕 《收藏》2001,(10):46-46
2001年6月,规模宏大、光彩四射的“陕西省新发现文物精品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了10年来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新出土文物的风采。其中有一件名为凤鸟衔环铜熏炉的战国青铜器颇引人注目,其造型世所罕见(见封面)。  相似文献   
108.
先秦青铜礼器中,壶形器都带有纹饰和铭文,它们展示了先秦艺术风尚,也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和礼乐制度等。研究青铜"壶"形器纹饰和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宗教背景等。  相似文献   
109.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青铜器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于一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作为青铜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青铜纹饰,因其繁缛华丽富于变化,且文化内涵丰富,激发了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在安徽枞阳地区保存的大量史前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许多颇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器物造型别致、纹饰华美。以青铜方彝为例,器物纹饰精美细腻、巧于构思、组合奇特,包含了兽面纹、夔纹、鸟纹、蝉纹等多种纹饰,突出展现了青铜器的纹饰之美。时至今日,青铜器的纹饰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仍被广泛运用,闪烁着广博、精深的文化之光。  相似文献   
110.
张蔚 《文化交流》2014,(6):66-68
浙江诸暨斯氏古民居建筑群,简称斯宅,掩映在葱翠的会稽山西麓的上林溪边,犹如幽谷佳人,那些历经岁月沧桑仍然精致如初的建筑,寄托着当时主人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