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王来华 《世界文化》2014,(1):I0001-I0004
<正>尺寸:47×22.4×4.4(cm);年代:清晚期;使用地:闽南地区(厦门)赏析:(龟与桃图纹)此粿印尺幅较大,浅刻,中间有凹,涂红漆,带柄。正面刻一大龟,龟板中心刻"囍"字,字周围均匀刻八组折纹,龟板外除刻吉祥花卉外,另刻福禄寿全四个小字。龟头和四脚刻画较深。背面刻小龟、桃和钱币三个纹饰。侧面也刻有纹饰,一面刻钱  相似文献   
162.
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出岫玉即《尔雅》中所裁“医无闾之珣玗琪”,早在新石器时的红山化时期就得到开发和利用,并赋予均乙以深刻的化内涵,成为名扬四海的美玉。  相似文献   
163.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玉石雕刻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三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殷墟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庄重威严气势、王权至上象征、浓厚宗教色彩是当时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具体体现。殷墟青铜食器折射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4.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从发生机制上而言,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从深层内蕴而言,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的符码化形态,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165.
也谈客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先民是中原南迁的汉族人,还是土生土长的族群,这个问题,百余年来,一直引起关注并争论不休。本文在述列各种观点之后,看重针对房学嘉先生的《客家源流探奥》,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一)客地出土的古代资料是史前文物,不是有史记载的吴越文物;客地古人是南太平洋系人种的蛮族一部分,不是后来蛮族与华夏族相融合的越人;(二)百越中的闽越和南越是有区别的;(三)《探奥》一书的作者关于客家的“根”的说法同本世纪初有人认为客家人不是中原汉人,而是广东山区野蛮退化的人的观点,是新瓶装旧酒。  相似文献   
166.
红山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器物上,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管状器,其造型、纹饰及文化内涵也丰富多彩。一些造型特殊,纹饰别致的管状器,从组成的项链剥离出,独自显示佩戴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已经由审美层次扩展到丰富文化内涵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7.
《安徽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著录一件现藏安徽博物院的甫以公盘,书中认为盘的时代为战国,是甫国国君所作礼器。通过考察盘的器形和纹饰,并联系和分析时代相近的铜盘,此盘的时代应改定为春秋晚期。通过对盘铭重新考释,纠正误释的字。"虖丘"原误释作"甫以公",应读为"狐骀丘",狐骀丘是周代山东小国。器主之名原释作"",应是一从"尚"得声之字。器名修饰语原径直释作"盥",应隶定作"",读为"浣","浣"、"盥"音近义通。器名""所从的"舟"旁可能由"盘"形初文讹变发展而来,也可以分析为"般/盘"省声。此盘应是狐骀丘君尚所作之器,传世的虖君鼎和虖丘尚匜也为同人所作。狐骀丘君盘对研究山东古国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8.
刘晓海 《收藏》2016,(5):93-93
这枚花钱出自唐墓,除了在德国展出过一次外,此后便久居文物库房。其通长65毫米,宽28毫米(见图)。正面刻划了五位赤身光头的叠伎:下层两位力士单手扶住中层的两位叠伎;中层两伎弓膝挺腹,各伸出一掌托住顶端的童子;  相似文献   
169.
《教师博览》2005,(10):F0004-F0004
金银器在历史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后又产生了银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久盛不衰。现存的金银器制品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0.
商代晚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嚣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青铜铸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青铜器艺术成就也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的纹饰艺术,文章意从形式美的原理对商末青铜纹饰予以分析,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