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340篇
科学研究   339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314篇
综合类   201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1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1238篇
  2013年   921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285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火雄 《现代传播》2018,(4):153-155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围绕"诗意"诉求设置媒介议程,其内容推送通常采取"画诗乐"传播模式。中国历史久远的诗歌传统一度式微后,经由此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复兴,并建构起数字时代新的社群化读诗景观。但是,在应对作品同质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2.
即使岁月能改变山河.历经烽烟战火洗礼的革命遗迹仍将绽放光芒:即使时间能冲淡记忆,童年时代反复诵读的经典篇章早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43.
在他看来,像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虽然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上面所说的四个“成熟”的标准,但相比于维吉尔、但丁,其经典色彩似乎就不显得那样突出了,因为后者带有更强的欧洲色彩,而莎士比亚身上的英格兰特色则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44.
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最不可捉摸的,而它又是学生阅读不可缺少的东西,有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可从诵读吟咏、揣摩咀嚼、引导比较、实践练习等方面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45.
《出版参考》2011,(19):7
《光明日报》刊载蔡闯的文章:红色书籍不只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在移情志、抒心胸、讲文明、促和谐等诸多方面,红色书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朱镕基答记者问》,可以感受到政治家的睿智与胆略;《原来篆刻这么有趣》则体现可以"言美、言志、言情、言趣、言事"的石之品格;《李肇星诗选》让我们看到外交家的才思;至于那些经典的红色连环画,更饱含着无数人年少的记忆。  相似文献   
46.
一个男孩子,看他发邮件的趋势。应该是经常投稿的,但始终没有刊发过一篇。他不免沮丧有一天禁不住打电话来对我说:“姐姐,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不给我刊发?” 我问他:“你看‘快乐女声’比赛了吗”  相似文献   
47.
吴海坚 《广西教育》2014,(33):43-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文学名著。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经典美文篇目,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美文的基础上学习经典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8.
正刘宪华校长在《主题阅读三人行(刘宪华、于永正、陆恕)》中写到,与一些语文素养颇高的学者和朋友的接触中,在谈到他们语文素养为什么这么高时,都认为不是因为在学校读书时做了多少练习,而是源于大量的阅读、背诵和写作,来源于真实生活和生命中对语言文字、文学的挚爱。从2011学年度开始,我校开始了"主题阅读"  相似文献   
49.
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大学生经典教育不类于儿童经典教育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再启蒙"的特质。当今时代并非经典离我们远去,而是经典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生命样式展示和确证自身。大学生经典教育应秉持一种从长计议的情怀,着力处理好教与育、学与考、破与立、显与隐各种关系的微妙平衡。在经典教育实践场域,教育者在教学规律探索中务必升华方法论的因应,强化大学生的切己体验,让经典的"经典性"自然发酵,产生一定的内外效力,进而将经典教育跃升为灵魂解放的高度,在生命自觉和精神养生中推动经典的艺术生命之流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50.
语录     
《中国德育》2014,(2):5-5
正@周国平:有人问:读经典应有一定的基础,怎么打这个基础?我的回答是,通过读经典来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有很高的含金量。如果你总是读平庸的书,即那些没有含金量的书,就永远学不会识别和欣赏金子,永远不可能具备读经典的基础,只会离经典越来越远。@葛红兵:【曼德拉告诉你三句话】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