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教育   5007篇
科学研究   92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82篇
综合类   550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5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1517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三言两语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在案例中,教师不仅没有察觉俊俊的沮丧情绪并给予引导,反而心中窃喜,借着他的实验结果引出知识点。其实,俊俊此刻最需要的不是小红花,而是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52.
文章按语义发展的顺序,依次分析了趋向动词“去”的“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语义的引申发展进行了一些论析。趋向动词的基本语义是表示空间位移。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却有很多用趋向动词表达非空间位移意义的情况,语义有了引申。本文将分别分析趋向动词“去”的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并试对“去”的语义发展进行一些论析。  相似文献   
153.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的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的干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赵子宜 《小读者》2011,(7):58-58
天气越来越热了,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幸好桌子上有杯水,"咕咚咕咚",真爽啊!咦,为什么浑身轻飘飘的,手脚不听使唤?原来这是——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实证研究,探讨了在汉语语境条件下,中国学者的英语结果构式之类型、理解、产出及其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1)被试的英语水平与英语结果构式类型的习得效果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正比例关系;(2)中国学习者之英语结果构式的语言理解水平高于语言产出水平;(3)汉语环境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结果构式习得效果呈"调羹形"分布。  相似文献   
156.
最近,我听了两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分别是,"9加几"和"6,5,4,3,2加几".两位教师不仅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将一年级的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而且让学生经历了尝试与探索的过程,既学习了多种相加的方法,又在比较中找到和掌握了最佳的办法--凑十法.但教师课堂教学的某些细节,让我产生了一点想法,那就是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被教师所观察、所反馈.  相似文献   
157.
什么是民主?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民主就是统治者不能按照个人喜好做决策,而要根据大众意志做决策,但事实上没有绝对一致的大众意志,那就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做决策。所以,民主制度总是在迫使统治者放弃个人喜好而服从大众意志。在班级实施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5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0年对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5岁中学生展开的一场(PISA)能力测验结果,中国上海的学生位列第一,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11年6月6日新加坡北区中小学教育访问团来到上海市闵行区考察。6月8日,访问团一行到  相似文献   
159.
答案     
一次政治考试,考题全是判断题,共75题。结果考高分的不多,但刘小星一题未对——考30分。后来政治老师问他:"你是不是知道  相似文献   
160.
黎玉伟 《课外阅读》2011,(12):310-311
我走进课堂听的两节高中新课改调研课教学案例:一节课是比较鉴赏《蜀相》与《书愤》,教学目标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走进作者,了解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教学结果课堂沉闷;另一节课是苏东坡词鉴赏。在课堂中对了解《定风波》的问题提了三个: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教学结果课堂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