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9301篇
科学研究   482篇
各国文化   77篇
体育   460篇
综合类   591篇
文化理论   87篇
信息传播   12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886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林玮  谭苑芳 《出版广角》2018,(10):14-16
传统文化在出版领域的创造性转化表现为向下传播、向外传播和全域传播三种价值形态,分别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现象.出版领域实践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着力推动其多重主体、多维传播的融合,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全面、深刻地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家园的社会美学治理.  相似文献   
92.
93.
凭借着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叙事方式、诗意化的语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一经播出便迅速走红.该片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固有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蕴含在美食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尽管是以吃为主题,但该片的视角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食材的烹饪技巧上,而是在呈现美食、发掘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从人文角度去解读普通中国百姓的人生百味,引导观众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变化.该片所彰显的美学魅力和价值,给观众带了极高的审美享受,同样也引发了纪录片美学特征新一轮研究.  相似文献   
94.
赵敏秀 《东南传播》2018,(4):129-131
美学赋予了广告可以无意识吸引受众进行消费的手段,二者的结合,使得美学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而广告获得了艺术审美意象。广告美学所构建的"迷惑"无形中激发消费者欲望,从而完成刺激、注意、兴趣、购买整个消费行为。跨界广告是社会资源的多重开发和整合的表征,从美学层面,跨界广告通过对视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融合和扩展的美学特征,其背后美学机制指涉的是过时商品和品牌的复兴以及广告商为激发消费者深层欲望所构建的消费艺术。  相似文献   
95.
文章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的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的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的接受为个案,探讨的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用哥德尔定理解读美本质,以逻辑推理方式,论证了没有千古不变的美本身,确证了美本质的开放性及美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7.
陈抟是宋代蜀学美学草创阶段的重要人物,对蜀学以及蜀学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开了蜀学美学的理论架构。首先,他的美学本体论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但与后来的苏氏蜀学美学一样以"道"为本。其次,在道器、道技关系上,陈抟调和了它们间的对立关系,为器、技留下了生存空间,彰显出蜀学美学的包容精神。这正是蜀学美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再次,陈抟既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的工夫,又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后的境界,为"醉"在苏氏蜀学美学中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叙事作品的审美空间,是作家对现象世界抽象处理的结果,也就是将现实的"事序结构"转换为文学世界的"叙事结构",在理论上,它是"把复杂的立体图形向单向的直线投影"(乐黛云:《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见《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这就意味着,叙事作品在审美时空的层次上,空间只是骨架,时间只是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99.
中国美学文献学的提出是对中国美学研究的一次自我反思与回归,更是美学文献学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鉴于美学自身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美学文献学的建立与发展有着自身独特要求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0.
一、什么是美 美是和谐.公元前六世纪末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而是数."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人身体的美,就在于"各个部门的比例对称".音乐的美,则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而任何一细节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