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014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32.
33.
在当前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板图与图示,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教师的课堂演示、口头讲述以及论证推理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领会教师所述内容,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从中学到表达、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论朱熹的山林情趣与他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中寻找朱熹山林情趣的思想渊源,同时,着重从其生活中出游和静居两个方面探讨其浓厚的山林情趣对他的生活及其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5.
英国学者怀特海认为,科学的认知既不能包笼更不能取代审美的感悟,“你理解了太阳、大气层和地球运转的一切问题,你仍然可能遗漏了太阳落山时的光辉”,那该是一个审美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总是与自然密切相关,“伟大的艺术就是处理环境,使它为灵魂创造生动的、转瞬即逝的价值。”工业时代迅猛发展的三百年里,人的第二种力量被推向了极致,第一种力量则被冷落被忽视,结果,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完整,也造成了这个时代的文明的偏颇,人的生存状态失衡。受这种重科学主义的理念的影响,语文教育原有观点表现出的倾向,是偏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含有…  相似文献   
36.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艺术让鲁迅拍案惊奇,使其受益匪浅。鲁迅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将之打上个性化的印痕,具有“同而不同”的特色,而且超越了吴敬梓的讽刺成就。  相似文献   
37.
目前,校本教研呈现“主题化”倾向: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主题”进行,而对于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重视不够,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上着力不足。校本教研中研究“主题”的确立应该是基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典型课例,通过一个具体的“点”的深入研究,求得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研究主题“课题”化。二是泛化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8.
为失败而笑     
李敖 《华章》2011,(3):10-10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  相似文献   
39.
刘芳 《甘肃教育》2011,(4):52-52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陶渊明的性情与当时社会不投合。“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说出了辞官归隐的原因,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给幼儿上多种兴趣班的风潮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有的家长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甚至把2岁左右、路都还未走稳的孩子送去学舞蹈:有的家长则不无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孩子多么能干:3岁学画画,4岁学跳舞,5岁学珠心算……年幼孩子到底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