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03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41.
642.
详细计算了δ(x)势微扰下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能级的一、二、三级和波函数的一、二级修正。  相似文献   
643.
文中就星形树与mC24图的优美性进行探讨,证明了当m≥2这类图Stn∪i=1miC24是优美图,并进行了推广,证明了当maxmi≥3,i=1,2,…,n这类图Stn∪i=1miC24是优美图.  相似文献   
644.
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性、发展性、竞争性、战略性是学科团队建设人才资源功能的指向,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创新团队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战略抓手。目前,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中存在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与能级匹配、学科需求与社会需求三对矛盾,而学术水平、实质匹配、自主创新则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的焦点。  相似文献   
645.
本介绍了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发展过程,即:氢原子光谱的发展是从氢原子光谱的理论出发,后经相对论修正过渡到非相对论下的氢原子光谱理论,进而发展到相对论下的氢原子光谱理论。  相似文献   
646.
刘浩 《考试周刊》2012,(61):52-52
本文根据一类交错级数∑(-1)^nn_n给出了三种不同方法,判断这类交错级数∑(-1)^nn_n的敛散性。  相似文献   
647.
《青年记者》2012,(12):8
4月18日,伦敦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倒计时100天。4年,从北京到伦敦,时空交错,人文相异,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对国内媒体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更开放的中国媒体,如何备战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经历了北京奥运之后,伦敦奥运的报  相似文献   
648.
杨斌斌  王宗谟 《物理教师》2010,31(8):26-26,28
在中学原子物理的教学.中,大家知道,基态氢原子的能级是-13.6eV,激发态最低能级是-3.4eV,较高能级依次为-1.51eV、-0.85eV…….所以要让基态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至少吸收-3.4eV-(-13.6eV):10.2eV的光子,然后是12.09eV、12.75eV……等数值分立的特定能量的光子.那么,能量不等于10.2eV但接近于10.2eV的光子,(例如能量为10.1eV或10.3eV的光子)能否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跃迁呢?按中学生习惯常回答“能”或“不能”.  相似文献   
649.
为了合理设计新型防积灰换热器,基于Fluent软件,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UDF),对含尘烟气横掠圆管、椭圆管以及椭圆管与圆管交错排列3种不同形式管束表面的换热、阻力及颗粒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尘烟气横掠3种管束的颗粒沉积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5μm颗粒粒径的含尘...  相似文献   
650.
【目的】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是统筹村庄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村民出行行为特征划分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能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人的主体作用。【方法】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村民出行行为空间联系特征,基于联系强度与程度中心度组合特征识别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并提出不同发展类型居民点乡村振兴路径。【结果】(1)可镇村民日常出行构成中,社交占比最大,其次为购物、学习,医疗与工作占比稍次,旅游占比最小;(2)可镇农村居民点联系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呈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网状结构,建制镇为区域网络中心;农村居民点程度中心度总体较高,其主要分布于交通线与建制镇附近;(3)将可镇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划分为城郊融合类(20个)、特色保护类(9个)、集聚提升类(44个)、一般存续类(49个)及搬迁撤并类(58个),结合地域实际提出各自乡村振兴路径,并顾及村内联系强度为搬迁撤并类居民点提供搬迁参考方向。【结论】考虑村民出行需求识别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有利于精准定位、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识别及村域尺度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