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4篇
教育   12393篇
科学研究   1524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1095篇
综合类   462篇
文化理论   131篇
信息传播   86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1218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1336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387篇
  2009年   1196篇
  2008年   1533篇
  2007年   945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现代体育运动是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运动与人的社会生活现代化,人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联系,成为人的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上看,有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属性看,有劳动的需要、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
当教育被时代推着登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它就必然地以"改革创新"来支持其飞速运转,而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为了急于创新而浮躁起来,而讲究起花样翻新的生产"工艺"来了,讲究起花花绿绿的"包装"来了.  相似文献   
53.
奇妙的玻璃     
  相似文献   
54.
55.
李迎化 《中国博物馆》2002,(3):74-76,79
改革,使中国的博物馆走出象牙之塔,融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中。陈列设计的理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创新思维改变着博物馆陈列的旧格局。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当今社会发展大主题,使陈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公众需求。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生态化体现了当代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改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6.
准确把握无形化遗产的实质。国际博协遵循的核心价值准则中曾规定“世界上自然和化的有形和无形遗产都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播和延续”。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人类明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化遗产的认识已从有形遗产扩展到无形遗产。因此准确把握无形遗产的内涵,对指导博物馆参与无形遗产的管理是大有脾益的。  相似文献   
57.
庄子和卢梭都是自然教育的大师,他们的自然教育观分别代表着中西方自然教育的高峰。二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的自然教育观在许多方面有相吻合之处,当然,他们的自然教育观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有差别的。对二人的自然教育观进行比较,地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教育、利用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58.
文章围绕“外师造化,内得心源”,阐述了唐人意象创造的理念是:主体与客体的契合;形与神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自然与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59.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梦”。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做梦的花季,说起梦来自然是绘声绘色,头头是道。这不,有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把他带到了荒无人烟的旷野,教室里立刻笼罩着恐怖的气氛;他发明了一种白色垃圾回收枪,有人惊讶地发出一声赞叹;怎么,她梦见自己成为一名女航天员。驾驶着“神州六号”飞上了太空,太有趣了……  相似文献   
60.
一、构思美。这首诗开篇独具匠心,它不直接对天姥山的自然景色进行描写,却通过“海客谈”和“越人语”,将天姥山与传说当中的“瀛州”相提并论,一下子把读领进了烟涛雾海虚无缥渺的世界里了。然后诗人寥寥几笔,运用夸张、对比、以宾衬主等手法,来突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而醉心于山水的李白,正是“因之”要“梦游”天姥山的,所以接下来诗人采用交替递进的手法,开始了梦幻中历险式的攀登和游览。山上的景色时而“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令人留恋忘返;时而山泉轰鸣,山林颤栗,云青欲雨,水波生烟,让人暗自称奇。时而又“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轰然中开”,使人惊叹不已。紧接着,天上的神仙——“云之君”以各种各样美妙无比的形式纷纷降临,从而使诗人的梦中历险也达到了顶峰。而当诗人正陶醉在这无比瑰丽的风光中时,“忽魂悸以魄动”,一下子跌回到了现实中来了。其构思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