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089篇
科学研究   187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63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用鼻子或触角认路的动物,大都借助自己或同类释放的气味导航,那么究竟——人类行不行?许多动物都具有和狗类似的本领,会借助自己释放的气味来做导航路标,但它们却不会借助自然环境物体本身的气味来做路标。那么身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行不行呢?一直以来,人们总在为自己的嗅觉比不上其他动物而感到惭  相似文献   
102.
让转基因蚊子和野生蚊子竞争,来赢得这场昆虫界“生存游戏”,这可能是预防疟疾等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人们对将转基因蚊子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显然心存疑虑,因为它们可能带来广泛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03.
“挑战极限、征服自然”是人类厘古不变的梦想。2011年元月3日,由湖南经视王牌栏目《直播大事件》精心策划的开年大型直播节目《冰冻活人》在湖南张家界拔地擎天、冰雪琉璃的天门山主峰“云梦仙顶”开播。来自黑龙江的两位耐寒奇人,52岁的陈可财和54岁的金松浩在这挑战人体极限,分别创造了在零下11℃的自然环境中,赤身“浸泡”在两个装满冰块的玻璃柜中长达118分钟和120分钟的人间奇迹,成功打破了荷兰人维姆霍夫前不久创造的115分钟的“浸冰”耐寒纪录。  相似文献   
104.
《科学生活》2011,(9):25-27
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中可能衍生的“蝴蝶效应”就盲目走出实验室这一共性,成为转基因作物干扰生态平衡的根源,哪怕是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经济作物——棉花,亦不能免责。历经十余年的起起伏伏,转基因棉花从起初的救世主走下神坛,这是种偶然,还是生态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5.
程爱勤 《寻根》2011,(3):24-30
衣、食、住、行,乃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四大要素。自古至今,凡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住宅存在,这恐怕也算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是,因为居住区域自然环境和居民群体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其住宅建造制式和方法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6.
《大理文化》2011,(8):117-117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强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达到指导和调控村庄合理布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田园景观,引导村庄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7.
黄开云 《考试周刊》2014,(16):134-135
<正>一、教材分析河流的综合开发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要面对的课题,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堪称成功典范。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3)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另外,教材增加了阅读材料:墨累—达令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使学生对流域的综合开发有了进一步理解。由于我校地处陕南汉水流域,加上汉水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十分相似,田纳  相似文献   
108.
鲁迅先生曾提倡年轻入读旅行记,了解各地的人情风俗,增长见识。《雪村》就是一篇旅行记,记述深山老林里一个叫雪村的地方,呈现出特殊自然环境里特别的人情风俗,读罢确能让人长见识。  相似文献   
109.
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为了落实这些目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意义] 图书馆建筑空间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对国际图联"IFLA/Systematic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提名或获奖图书馆和获得美国"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图书馆的自然人文环境展开研究,能够为我国图书馆在旧馆扩建或新馆建设中建筑空间体现自然人文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获奖图书馆中馆舍内外部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较好的部分图书馆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些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相关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理念与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引导图书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并最优组合促进阅读的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