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4746篇
科学研究   373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191篇
综合类   245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60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对2015年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2011-2014年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探寻了近年课题申请和立项的某些特点和规律,以期对读者申报基金项目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2.
《颜氏家训·勉学》是颜之推根据自身经历和见识劝勉子孙后代要好好读书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阅读观,对此,笔者一一进行了整理,还提出了一些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有所裨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以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为代表的海湾作家,其创作的作品为研究文学创作的心理蕴含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案例。研究玛哈的作品,有助于拓宽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的视角,更好地理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众文化心理,发掘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心理共性,从而促进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文明交往和沟通。  相似文献   
54.
陶行知与胡适的分歧贯穿了五四之后的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大事。二人之间的最初教育分歧不在教育观点本身,而是“教育界分歧”,始于1926年“庚款风波”;其次是30年代的政治9牾,基于两种基本爱国观的难于兼容,但非以政见分歧为主要内容;其三,双方主要的、根本的分歧是30年代形成的关于基本价值观——五四价值观的分歧。陶推崇一二九“大众”运动,反思并批判五四“小众”运动;由此出发,陶形成了自己的大众教育观,及总的大众价值体系,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及胡在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5.
《新闻界》2016,(20):49-56
研究主要通过"大阅兵"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具体分析被传统媒介预构的"媒介事件"话语共识,在自媒体平台到底存在话语解构危机还是共识重建效能?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构成一个不同言论相互影响的"诠释社区",但这并不影响专业媒介在"媒介事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这种网络围观和集体协商过程也伴随着冲突与"脱轨"的话语显现,但其中的一些"抹黑"或"破坏"性信息,只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下的边缘性存在;同时,微博评论的立场与原微博立场有较大联系,负面立场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这警示各大传播主体应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理性表达自身观点。  相似文献   
56.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扭曲。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的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与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与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  相似文献   
57.
世界名著《小妇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奥尔科特的代表成名作。本书是以奥尔科特的童年经历为基础创作的,出版后打动了无数国内外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小妇人》里充满了强调个人尊严和自律观念的超验主义,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富有强烈感染力,崇尚自然,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8.
评论界对唐·德里罗第一部小说《美国万花筒》的主人公大卫·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文章从贝尔身份问题的二重性切入,结合学界有关人机/技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主人公大卫·贝尔与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视和摄影机等现代媒介机器的关系特征,认为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之所以引起两种对立的解读,是因为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动变得深刻复杂,并进而提出《美国万花筒》捕捉并呈现了人机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机互渗,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渗现象是理解德里罗小说另类主体重建的前提。  相似文献   
59.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美国消费社会建构的三个关键领域——媒介影像、消费行为和大众文化,成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景观。《白噪音》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两大消费行为——看电视和购物,同时,揭示了美国大众文化甚至学术研究也趋向商业化。这些异化消费使得人们丧失了主体性,陷入了精神空虚、焦虑、孤独与异化,并导致垃圾激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60年代,知识管理的理念产生.随后的几十年,知识管理在西方受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紧随世界潮流掀起了知识管理研究的热潮.从大学这个产生和传播知识的重镇出发,关注其中高智商成员,揭示大学及其成员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大学知识管理和大学中成员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和解决部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