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葛菁菁 《文教资料》2006,(25):179-1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利用,各国的语言,特别是年轻人的语言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日本的年轻人的用语当然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当下日本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时尚杂志,以及一些颇有人气的网站的调查,总结出了现代日本年轻人用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2.
我国各路媒体以及百姓生活中的洋牌子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鱼目混珠之流。本文认为:从经济角度来讲,洋牌子和伪洋牌子能提升消费者的身份认知;从语言角度而言,这反映了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在当前,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出台英语外来语应用规范,以限制英语外来语的滥用现象,同时需要弘扬汉语魅力。  相似文献   
63.
提出“对译借词”新概念。对译借词是以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或相关的现有汉语词直接对译外语词创造出来的一种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独特借词。对译借词分单音节对译借词和双音节对译借词两种。对译借词不受一般超音段对应规律的约束,它的声调依汉语词的原声调而定。  相似文献   
64.
捍卫汉语言的尊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语作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着很大威胁.汉语中的英语缩写词、英汉混杂现象十分普遍,有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使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我们必须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捍卫汉语言的尊严,使汉语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口语的变化更令人刮目相看。如:实词活用,词意大转移,巧用外来语,网络用语,等等,现代口语的时髦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66.
英语因它的简单和丰富已经成了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它的宽容和灵活性,使它大量吸收外来词汇,从而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外来词汇极大地丰富了英语,使英语表达起来更加生动和贴切,并且对英语的使用方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重点介绍几种英语外来语的来源及对英语使用方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吉春芳 《教师》2010,(23):58-58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而其更重要的是一种交流工具。对于我们中国学生而言,如何轻松有效地掌握这门外来语,一直以来,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者还是在一线实践教材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地去改革、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68.
纺织服装日语中外来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包括了裁、剪、面料和色彩等诸多因素,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外来语的起源、功能、特征及其对学习产生的障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学习的有效途径,为单词的掌握以及有效地运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找到切实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9.
英语不断地吸收对其有用的各种外来语,因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古英语只有5~6万个单词,而现代英语的单词量已增加到7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80%来自其他语言,如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德语、法语等50多个语种。由于历史、地理及文化的原因,被英语吸收的汉语词汇并不多,不过下面这些英语单词,都有明显的汉语来历: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就中国学生在阅读和翻译外国作品时,常发现英语中有些成语和词组,在汉语里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和说法,在翻译时可直接互相借用。但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表达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有的意思却迥然不同。据此,特别要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