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2.
冯雪 《报刊之友》2014,(9):150-151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本文选取茅盾的《现代小说导论(一)》作为考察的中心,兼顾他的其他文学评论具体分析茅盾叙述、规划中的“五四”与“新文学”,并评述茅盾的遗产对于今日文学批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3.
印人鲍夫子     
阿土 《文化交流》2014,(12):66-69
前些日子收到西泠印社社员鲍夫子复兴先生寄来的新作《缘缘堂印谱》,半年多前他告诉我,此印谱是他的乡友、同道、作家钟桂松先生创意,他操刀刻石.我的书柜中,已有鲍夫子的《茅盾小说篇目印谱》《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紫玉锦言》印集,加上《缘缘堂印谱》,可以说“鲍印蔚然”了。  相似文献   
124.
今年是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年初在北京韦韬先生的家中,我们就与老人相约回家乡参加市里组织的纪念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暨<茅盾墨迹>首发仪式的活动.为了能让纪念活动既隆重又庄严,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制定了几套方案,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在市政协的重视下出版了<茅盾墨迹>,从作品的选择与拍摄、释文的编校与排版、书稿的调色与装祯,我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还利用馆藏的茅盾档案资料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介绍茅盾生平的专题片.并制作了流动图片展板,给纪念活动营造了庄重、热烈的氛围.活动的当天,会场座无虚席.自始至终没有人提前退场.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5.
《中文自修》2005,(12):F0002-F0002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茅盾自小由其母抚养长大,少年早慧,被老师誉为“目光如炬,笔锐如剑”。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小说月服》,后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  相似文献   
126.
在胡风与茅盾文学观念生成演进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相互冲突(对编辑方针、民族形式、思想与技巧、颓风产生的原因、对现实主义的不同理解,由于私人恩怨的介入,使二者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有意识的相互排斥大于无意识的相互吸纳,这对国统区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中学语文教学》2006,(11):F0003-F0003
提起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子夜》等尽人皆知。提起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沈雁冰的经历,就鲜为人知了。茅盾的原名叫沈雁冰,1916年8月,20岁的茅盾经他人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最初他在编译所英文部批改函授学生的卷纸,后来由于写了一封关于《辞源》问题的信而引起了商务  相似文献   
128.
吴宓虽然在理论上对新文学运动提出了严厉的批语,但在对一些优秀的白话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却能够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给以高度的评价,反映出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具备的治学态度和宽容的胸怀。而且,虽然文学见解不同,却没有妨碍他与一些新文学代表人物之间的友谊。在学风日益浮躁和以偏激为荣、以攻击他人作为获取名利手段的今天,重温这些历史也许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9.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不同凡响,把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力作,是中学生难得的好范本。下面我仅《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0.
茅盾所创造的吴荪甫先生,不啻是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家的生动代表,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他的命运,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