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21.
革命文学倡导者为完成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文学范式转变,采取的是与“五四冶断然决裂的态度,对五四话语及五四传统形成巨大的冲击.“五四冶一代成名作家纷纷受到贬斥和攻击,作为“五四冶之后诞生的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小说月报》主编的茅盾也未能幸免.在革命文学倡导者咄咄逼人、四面出击的强大攻势面前,茅盾虽然也曾作过有力的回应,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他已经开始自觉接受规训,以便能够重新回归到左翼阵营之中.然而作为“五四冶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却并未彻底放弃对五四话语的坚守和阐扬,从而在左联时期为延续五四传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22.
李频 《出版科学》1999,(3):48-5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因期刊改刊而深刻影响社会化进程,同时招致读热烈赞誉和极力诋毁的,恐怕莫过于茅盾改革《小说月报》了。  相似文献   
423.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相似文献   
424.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前期的文艺评论主要是建立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基础上的,后期又开始逐渐靠近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在这一过程中,无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茅盾都始终围绕中国文艺运动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作家创作背景,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工作。他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该和中国的革命秉持同一个步调不断前进,并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更加关注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探索与研究。因此茅盾的文学作品,在选材构思、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应用上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学特征和作品风格。对此该文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茅盾作品的文学创作视角,以及文学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茅盾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425.
变形有广狭两义,狭义变形指涉不同种属的生命形体的相互转换,也可称作是肉身变形,它源于古代神话、宗教.现代变形艺术基于现代哲学变革和现代文明危机及文学创新欲望,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条路线.茅盾小说变形艺术更多与现代主义相联系,早期小说变形基于历史断裂引发的危机意识,三、四十年代小说变形基于美学现代性追求.动态性、抒情性、哲理性是茅盾小说变形艺术的三个主要特征,这三者都与政治隐喻相关联,变形演绎的就是一曲"身体政治学",这是茅盾小说变形艺术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26.
陈科迅 《海外英语》2023,(15):16-18+56
茅盾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家与实践者。茅盾发表大量文章广泛深刻地探讨翻译理论问题,对于“直译”“意译”问题茅盾更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主张尊重句调精神的直译观。该文将以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心声》译作中的片段为例,分析茅盾在词汇层面对叠词及重复用词的偏好,修辞层面对节缩、呼告、反复三种修辞手法的处理,语言风格层面分析叠词、儿化词对环境的烘托作用,语气词和标点符号对小说节奏的推动以及讽刺语气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作用,最后将对茅盾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27.
姚明 《图书馆》2023,(4):104-110
眉批本是馆藏文献资料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多重价值。文章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茅盾眉批本为例,运用文献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呈现了将眉批本作为读本、版本、祖本、珍本的研究视角,通过其“由文入史”的故事讲述、“勾连人事”的图景拼接、“文本比证”的实证探寻、“破题立论”的理论构建价值,提出了原貌展现、内容呈现、知识传播、理论衍生的开发路径,以期为各馆馆藏眉批本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