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以《论语》、《孟子》、《荀子》为基点,分析了“士”这个特殊社会角色的发展。孔子的“士”重立身,尚“内圣”;孟子的“士”重“舍生取义”;荀子的“士”重务实、尚“外王”。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以"礼"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的,但他始终是把礼当作是人外在的道德规范加以重视的,并不属于人的天性范畴。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仁、义、礼、智都是对人的天性之"伪"的扼制。从这一意义来看,它和孟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社会理想是维护和建立社会等差秩序。他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层面架构礼,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他为社会等差秩序的合理性作了哲学的论证,使得这种秩序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晓平 《语文天地》2011,(15):37-38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  相似文献   
15.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来教化被统治阶级;荀子却主张礼在法先,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礼法并用。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重”的思想,把“礼”,“法”当作治国安邦的两大根本手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体系中“礼”,“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结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揭示出这一思想对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会话含义理论为线索,分析合作原则的四准则(及其违反)在《荀子》中的体现,可以证明会话含义理论早在两千年前就已被我国古代思想家苟子所认识;同时,苟子的言语“礼”性特征实质上解释了会话含义理论产生的主导因素,从而超越升华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为后人补充与完善Grice会话含义理论起到了启示与预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荀子·正名》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词义形成的过程,也如实反映了词义的概括性这一重要特征;不仅敏锐地预测了汉语词语的复音化趋势,还科学地揭示了词语复音化的动因.这一认识是十分卓越而科学的,对今天现代词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