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1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孟子与荀子同为战国中晚期的儒家大师,他们对孔子所奠定的儒家教育思想都有各自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试从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出发,就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及教学等几个方面,比较其两人观点的异同,并以此略窥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2.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基本上贯彻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从道不从君的政治主张。荀子在沟通了儒家与君道的关系后,一方面使儒学成为显学,一方面也使得儒家走上了对皇权的依附道路。我们不应该全面肯定荀子,但也不能抹杀其对儒学传承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不仅主张要“明于天人之分”,“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且认为天人又是合一的,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性伪合”就是“天人合一”的分论,“礼法统一”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运用。他由“天人之分”起始,最终走向“天人合一”,坚持了辩证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94.
儒家名篇《礼运》由于种种原因,古今学者多认为是孔子或其门人真言。本文通过《礼运》与荀子学派观点多方排比考订,发现《礼运》的内容与荀学主要体系大致相同,两者有直接的关系。《礼运》在传承过程中,受到荀子学派之《易传》的明显影响,可见《礼运》出自于荀子及其后学。  相似文献   
95.
96.
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是荀子鉴史思想的立足点。其内容主要有“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及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礼治”为本等。  相似文献   
97.
浅论《荀子》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一书存在大量的声训,这并不与荀子的语言理论相矛盾。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荀书的声训多声韵俱近,且意义也多相近相关,可取之处颇多。其对后世训诂学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吸收诸家之长,兼容并包,在先秦诸子中较有特色.荀子教育教学思想上的有关积极主张,有益于现代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9.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思想,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主流中的组成部分。荀子与《中庸》、孟子在天人合一思想上只有言说语境及维度上的差异,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0.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