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莫泊桑(1850—1893)出生在法国上诺曼底滨海塞纳省,他的母亲是法国诗人兼小说家勒普瓦特万的妹妹。13岁前莫泊桑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欢室外运动,尤其是钓鱼。  相似文献   
52.
荒岛书目     
马海甸 《快乐阅读》2013,(20):10-11
日前翻出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随笔《寻找一个角色》,穷两天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此书上半部为格林的长篇小说《病毒发尽的病例》的副产品,对于了解作家如何深入生活和积累素材,从而完成小说的过程不无用处。  相似文献   
53.
莫泊桑拜师》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课文,主要是写莫泊桑三次拜师与福楼拜的悉心指导。文中最重要的是福楼拜说的三句话。也正是这三句话使我们深受启发。学生为什么就写不出条理清晰、表达真实而又令人赏心悦目的习作呢?从《莫泊桑拜师》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一、合理运用观察方法,将素描运用到写作当中  相似文献   
54.
金晓 《阅读》2008,(10):20-21
语文试卷上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福楼拜对他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莫泊桑拜师》)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法国符号学家A.J.格雷玛斯的结构语义学体系中的“语义方阵”为阅读参照系,对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进行了解读。论文试图通过语义方阵所提供的结构主义阅读视角对作品中的人与人、人与物及人物命运在情节转换中产生的变化给予新的解释。同时,此次阅读活动也意在说明,不同的阅读方法是促使同一文本产生多义性的主要原因,而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探险。  相似文献   
56.
“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学的主流,它产生于法国,随后波及到全欧,是一种资产阶级艺思潮,它主张和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确立作品对社会的批判倾向,  相似文献   
57.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58.
读完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晚会上,她是身着“新袍裙”,脖子上戴着“金刚钻镶成的项链”,“时髦”、“迷人”,娇美如花、光彩照人如贵妇人;大街上,她是“挽着头发”,“强健粗硬而且耐苦”但坦然的平民妇人。这两种影像叠印在脑海中,鲜活如生。  相似文献   
59.
聂晓霞 《现代语文》2006,(7):112-112
每次讲授《项链》,我都产生为玛蒂尔德写点什么的冲动。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写下我这些年来教授《项链》的点滴所得。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行甚广,几乎每套版本的中学语课本都选它,可谓经典了。但是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形象——玛蒂尔德的认识有失公允。以前常常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具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最后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众口一词,  相似文献   
60.
探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应从"假项链"入手, "假项链"代表了玛蒂尔德渴慕已久的上流社会, "假"正表明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小说的基本冲突则是玛蒂尔德浪漫的梦想与现实生活的 "假"的冲突.随着法国自大革命以来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浪漫"产生的土壤和气候都已消失殆尽,玛蒂尔德的梦想必然显得不合时宜了.与玛蒂尔德一样, <一生>中的雅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的浪漫之梦也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了.因此,在以金钱为法则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浪漫之梦"已没有了它的立身之地,成为不合时宜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