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壳聚糖膜为载体,5-二甲氨基磺酰氯(DNS-CI)为标记物,制备并表征了一种功能膜,是一种快捷,方便的功能膜制法。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冷凝液循环洗工艺的原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采用混合液循环洗工艺可以提高洗效率,节约设备费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1、前言 溴-1-(6'-甲氧基-2'-基)丙-1-酮是合成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普生的关键中间体.2-溴-1-(6'-甲氧基-2'-基)丙-1-酮可由1-(6'-甲氧基-2'-基)丙-1-酮经溴化反应制得.但是,由于在此反应中,环上的亲电溴化反应和侧链羰基α-氢的溴化反应存在着竞争,若使用分子溴作溴化剂,由于分子溴溴化无区域选择性,在侧链溴化的同时,环上的5位也被溴化.Marquert等人[1]用苯基三甲铵过溴化物在四氢呋喃中溴化1-(6'-甲氧基-2'-基)丙-1-酮,其侧链溴化产物的得率为77%;李济松等人[2]选用吡啶呋喃溴酸盐过溴化物在四氢呋喃中溴化1-(6'-甲氧基-2'-基)丙-1-酮,侧链溴化产物的得率为84%.但是由于前者需要以硫酸二甲酯和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后者需使用吡啶做溶剂,它们的毒性比较大,且环境污染很严重.  相似文献   
44.
本文合成了1,5-二磺酸合镍(Ⅱ)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92(16),b=6.6503(8) ,c=9.6361(12),β=92.0400(10)°,V=849.15(18)3,Z=2,F(000)=468,Dc=1.772g·cm-3,Mr=453.07,μ(Mo Kα)=1.449cm-1.配合物由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构成,阳离子基团为Ni(Ⅱ)离子和六个水分子配位基团,为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基团是1,5-二磺酸根离子,它们通过氢键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5.
文章主要介绍了包钢焦化厂煤气净化初冷洗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经改进解决了初冷器喷洒系统堵塞的问题,使其达到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6.
输送焦炉煤气的管道发生堵塞,如何清除这些堵塞物是不少煤气工作者都在探讨的问题.不停气吹扫煤气管道技术对钢铁厂的焦炉煤气管道进行吹扫成本低,污染小,且不影响正常生产,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闫红强  方佐  戚国荣 《科技通报》2006,22(2):148-153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新型含环氰酸酯2,7-二氰酸酯基(DNCY)和双马来酰亚胺2,7-二(4-马来酰亚胺)苯醚基(BMPN)树脂的固化机理。发现,氰酸酯体系所发生的固化反应都以氰基通过环化反应生成三嗪环为其特征,催化剂的加入对氰酸酯体系的固化机理并没有影响;在氰酸酯和双马来酰亚胺(DNCY/BMPN)共固化体系中,主要是以BMPN/DNCY发生共聚反应生成两种六元环结构的共聚物为主,兼有少量BMPN单体自聚。  相似文献   
48.
较全面地评样了在HPLC-FD中应用的多种儿茶酚胺的荧光衍生试剂,比较了它们的特性、操作条件等多方面的优劣点.给出了这些试剂在HPLC中的应用概况引用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49.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分子性能的结构基础,探讨了烷基的密度与折光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烷基 的密度与折光指数的对数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发展了一种密度和折光指数的相互预测方法(用折 光指数预测密度或根据密度预测折光指数)。对43种烷基的计算结果表明,折光指数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20%,密度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 0.45%。  相似文献   
50.
2-甲醚的制备是《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香料合成反应,实验教材的合成方法是以液体浓硫酸作催化剂由2-酚和甲醇加热回流而制得[1],浓硫酸易导致较多的副反应,使得原料消耗量大,选择性差,产率低,实验后处理过程复杂,废水排放量大,这些弊端与日益兴起的绿色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