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305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467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6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时隔多年.影片终见阳光.其中渗透出的情感仍令人窒息:每一个吐字.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微笑或者流泪都深触人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2.
朋友,你可曾想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是否有着两个自我?一个是颦笑于表的外在自我,另一个则是心智在胸的内在自我。遗憾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成长,你是否经常给它补充“营养”?比如多读好书,勤于思想,善于行动等等。因为,谁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谁就能够感受到内在自我的自信与辉煌。不久前,笔去和平区档案馆采访一位给予了档案工作很多支持的人,在这个人身上,就让笔看到了一个外表普通、但精神世界却十分辉煌的榜样形象。  相似文献   
63.
穷家门过去拜师学徒没那么复杂,也没什么讲究。穷家门中人与艺人不同,艺人就比穷家门的人高一等了。  相似文献   
64.
李景端 《出版参考》2006,(11):40-40
与有些人相见次数并不多.但他的一些话也许会令人铭记一辈子.陈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长者。  相似文献   
65.
今年年初以来,网友胡戈把著名导演陈凯歌花了三年心血、耗资数亿元拍摄的电影《无极》用无厘头的方式改编而成一个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并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这个长20分钟视频短片中,大部分画面从《无极》中截取,并借用央视12频道《中国法制在线》的形式展开,通过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恶搞和搞笑的方式完成。《馒头》讲述的是由一个馒头引发的一系列血案,以无厘头和娱乐的方式彻底颠覆了陈凯歌先生电影中的主题。与《无极》相比,绝大多数观众把赞美和喜爱投向了《馒头》。  相似文献   
66.
2004年10月9日,就在法国化年开幕式的第一前,上海近千名各界人士在华龙殡仪馆为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先生送行。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送来了花圈,本来,他是想邀请马承源看法国空军特技飞行表演的……  相似文献   
67.
近日,收读《中国博物馆》杂志,惊悉我国唯一留苏深造的博物馆专家(准博士)罗歌先生,不幸已仙逝十一周年!悲痛之余,特咏俚诗一道以遥祭焉!  相似文献   
68.
顾廷龙1904年出生于苏州混堂巷旧宅,幼时由祖父教读《四书》、《五经》。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自此与书结缘,读书、护书、知书,收书、编书和印书,以书为友。顾先生曾任《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顾问。顾廷龙先生与图书馆有缘。他毕生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总干事、董事。解放后,  相似文献   
69.
本文摭记曾主持陕西文博工作30余年的武伯纶先生(1902-1991)往事,武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陕西文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0.
文化老照片     
叶至善 《出版史料》2004,(4):F002-F002
父亲列名发起文学研究会,作文支持《小说月报》之革新,都由郑振铎先生通讯接头。1921年3月,父亲始访沈雁冰于其上海鸿兴坊寓所,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思路之精密与知识之广博,又得见其弟沈泽民先生,亦一强毅英挺之青年。闻说郑振铎先生亦已莅沪,乃相约于次日游半淞园,商量创刊《文学旬刊》,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并摄影留念。父亲站于右边,沈雁冰席地而坐于其前,郑振铎坐于中间, 旁一少年即沈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