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2篇
教育   724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51.
郑巧斐 《科教文汇》2010,(13):74-75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752.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间 ,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国力度与深度,这些和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53.
古汉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复式虚词,即虚词虚词虚词与实词的连用形式,了解复式虚词,弄清它的意义和作用,对阅读文言文,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庄子》的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变化多端,其复式虚词的用法,既不定于一樽,那么意义必然非常丰富。理解它们,将为阅读文言文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754.
为了避免生硬、单调的汉译文,在翻译创作中再现汉语的生动和简洁,通过分类、举例和使用场合的分析,突出汉语特色词的运用在英译汉中的意义,探求用词发挥的技巧。  相似文献   
755.
王引之、刘淇潜心研究,独力著述,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和独立观点,不约而同地推动了虚词研究的历史进程,他们之间并无学术渊源关系。《经传释词》对于汉语语言学具有独特魁力。  相似文献   
756.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注重“内在律”的情绪节奏实践,在大量语气助词、副词、介词结构对应中的排比重叠应用,实现了情绪节奏与语义节奏的互动;以虚词的合理使用构成自由灵活式、圆融平衡式和回旋递进式的语形节奏,推进了情绪节奏的放纵与收敛;形成诗句轻重音和声调、语调的变化,虚词的反复及押韵,构成了现代的韵律节奏。《女神》以大量虚词调适语音节奏的急缓、停延、长短、高低等要素,与情绪节奏、语义节奏、语形节奏等互动,打破了传统诗歌固定的格律形式,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节奏新形态。  相似文献   
757.
本文对王引之《经传释词》在虚词训释上的创造性工作从四个方面予以简要论述:1.对虚词注释形式的改进;2.对虚词词例的挖掘;3.对包含虚词的特殊句法的探索;4.对虚词晦义误释的发明。此外,还指出了《释词》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58.
《故都的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巧妙运用动态助词传达闲适的情思,凭借结构动词舒缓了文本节奏,运用联结词呈现情感递进,使文章顺畅,脉络分明,恰到好处的语气词运用营造了北京情调。引导学生体会虚词运用之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把握。  相似文献   
759.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及文化自信自强的不断提升,汉语逐渐成为了世界级的热门学习语言。中国为了丰富汉语的语言研究工作,成立了中文信息处理信息组及中文研究中心,并对大量基础汉语语言资料词汇建设及汉语知识库中的资料进行了充分完善,但对汉语中的文言虚词的研究尚处于未完善的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倒装句四种,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难点主要是对文言文句式中虚词的研究及词意判断,分析文言虚词的语义及句法特征,可以丰富文言虚词的研究工作,帮助理解文言虚词的句法及语义,更加清楚地掌握汉语文言虚词的意义及使用语境,从而使文言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760.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