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5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行政救济的重要形式,但二者对行政相对人的价值却有所不同,本文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视角,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价值进行了比较性的考察,并指出,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讲,行政复议可能更有效率,但出现不公正的可能性更大;行政诉讼较之行政复议更为公正,但在效率上不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92.
事实推定不是民事诉讼所独有,在行政诉讼领域,由于具体行政行为种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证据确凿不应是行政诉讼审判实践中的唯一证明标准,不同种类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这为行政诉讼中事实推定的运用提供了发展空间,即当行政诉讼案件事实不明时同样可以以事实推定的方式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93.
公立大学章程具有行政性和契约性双重性质,并具有保障大学自治权、规范政府监督大学办学行为和提升大学办学效率等功能。政府和大学都必须遵守大学章程,由于政府在章程制定和实施中具有优益权,政府违反大学章程后,大学应当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4.
执法范式融入了执法对司法审查活动的认识与回应。司法面对执法范式时,执法偏好与司法偏好相互叠加生成应和型司法。应和型司法简化了审判要素,弱化了监督制约功能,同时变动了风险成本负担结构,固化了以满意为原则的办案模式,扭曲了社会信息传导结构,一定程度上使司法丧失了对社会的引导功能。要解决应和型司法带来的负面问题,一方面要削减执法范式的外部效应,另一方面要构建与执法相界分的司法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95.
行政诉讼组织结构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行政诉讼组织结构直接反映各国行政诉讼上的差异。普通法院和大陆法系国家都有不同的行政诉讼组织。通过对不同国家行政诉讼组织的比较分析,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各国行政诉讼组织有相互学习借鉴、互相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的司法实践,法院对这一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不予受理。这使得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缺乏应有的法律监督,不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履行处理交通事故职责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为此,应当允许当事人对这一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加强对这一行为的司法监督,还有利于增强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7.
我国引入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法理依据及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对和解制度也予以排斥,使得行政纠纷的正当解决渠道过于狭窄,成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大缺憾。引进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其法理上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权力性质的变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完善行政诉讼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中国的传统观念、诉讼经济的要求、降低诉讼成本等优点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8.
2009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中国法院网、法制网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征求意见稿提出.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公民依法提起诉讼.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99.
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显示,各地区人民法院在看待档案馆是否为行政诉讼中的适格被告主体方面有不同的看法。理论上,档案馆不满足《行政诉讼法》中被告的要求,其本身的业务也不属于行政行为。现实中,无论是“局馆分离”还是“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档案馆都无行政主体资格。因此,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不能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主体。  相似文献   
100.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就是行政诉讼时效,我国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繁琐而杂乱,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因此首先要将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作为行政诉讼时效进行系统性的整体理解。其次对现有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