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对沈阳先生《关于“大 时间名词(的)”》一文中关于哪些时间名词能进入该格式这一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语料库及语感的检验考察,发现能进入该格式的词数量相当有限。能否进入该格式既与时间名词本身表意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关,也跟词语的口语化程度以及音节数有关。文章在沈文的基础上对该用法做出了认知上的补充解释。  相似文献   
62.
数字网语:网络语言中的数字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网语表意功能强大且极具影响力,主要通过谐音、会意、象形等方式实现其表意功能,解读谐音表意的数字网语的关键是音义关系,会意表意等数字网语的解读方法则是以形悟义。数字网语具有愉悦刺激、幽默婉转、快捷方便的语用功效,并丰富了当代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但戏谐的意味大于表意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63.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中,金、翠、绿等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意象中。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把握温庭筠词的特色。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出结论: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色彩与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了意象的表意功能,增加了他词作的特色。这对于精确地理解、把握我国最早的词作流派花间词的主要人物温庭筠的创作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形声字“声符”表意日益复杂化的另一促成因素,是形声字本身形体结构的变化“。声符”书写变式、变体“,声符”形体改换、借用“,声符”形近,声近混误,讹传的形声字“的声符”误认,或文字归并,致使形声字“的声符”异字同体,因而产生庞大“的共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字群,从而搅乱了形声字“声符”表意的直接性,有序性,往往造“成声符”表意的隐晦,游离。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作曲家赵季平为陈凯歌导演在电影《霸王别姬》的配乐中,民乐部分的的表意功能的分析。探讨民族器乐在国产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从音色、节奏、调式等要素入手为国产电影的配乐问题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6.
标点是标点符号的简称,它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文章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少人尽管也基本明白各种标点的意思,但往往不是轻视它的存在,就是不会用.也有人认为:标点只具有表语气、停顿以及标明具有特殊性质的语句的作用,仅仅是一些辅助符号而已.其实,标点的功能并不止于此,它至少还具有如下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67.
论话语效果     
本文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效果的构成,认为表意效果是单向性的语词表达发话人思想内容的效果;交际效果是发话人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有效地促使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作出发话人所希望的特定理解和反应,,从而实现发话人的交际用意,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效果;社会效果是话语行为在追求交际效果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益。这三种效果既有效果追求上的不同侧重,但又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话语取效过程,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形声字形符表意功能的考察,探讨形声字符在推知古义、培养自学能力、识字教学、课文理解、文化熏陶等教育环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数字成语作为特殊的一族,已成为汉语成语的一个鲜明特点.数字成语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特点,总结其表现形式、内部结构、数字表意等,有助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成语学习.  相似文献   
70.
体态语的运用自古有之,尤其在语言文字还不成熟的时候。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已使体态语称为了人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本能,即使在人们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退化的今天,体态语仍是口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伴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