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4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正2013年11月30日上午,天气晴冷,弋阳县方志敏中学的操场上却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来自全县各初中的学生家长及教师代表共2100余人汇聚一堂,参加弋阳县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初中专场)。《初中生之友》的几名编辑在主编唐晓冬的带领下,也应邀观摩。这个会议很特别,是由弋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亲自给全体家长和老师作有关家校合作的专题讲座。方华局长的讲座充分掌握了家长的  相似文献   
492.
来信六则     
《初中生之友》2014,(12):58-59
伊妹姐姐: 我的腿受伤了,现在每天只能坐在教室里,踢足球等课外活动都离我远去了。  相似文献   
493.
来信六则     
正欢迎来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1306室《初中生之友》编辑部伊妹收邮编:330038E-mail:yimeijiejie@sina.com伊妹姐姐:我们班上有"四大金刚",每天在课堂上他们都会捣乱,老师都没法讲课了。以前我们班在整个年级里成绩是最好的,现在却成了"班渣",真是郁闷啊。帮我想想怎么才能把他们赶出我们班呢?  相似文献   
494.
正美国当代著名的趣味数学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经常讲述一项有趣的"黑猩猩摘香蕉"动物实验:一位实验心理学教授把一只香蕉悬在天花板中央,其高度是即使黑猩跳起来也够不着。除了几只随便乱放的板条箱外,房间内空无一物。这项实验的初衷是观察一只雌猩猩是否会想到先把板条箱堆叠在房间中央,再爬上去把香蕉摘下来。只见这只黑猩猩静静地蹲在房间的一角,  相似文献   
495.
《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自创刊以来,得到了热爱教育事业、在文学创作或教育教学等方面颇有建树的广大优秀作者的鼎力支持。杂志也因此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肯定,屡获省级和国家级荣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杂志内容质量,扩大杂志品牌影响力,吸引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名家名师加入,杂志社于2021年10月签约了第二批30名重点作者并颁发了聘书,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496.
一、初识经典 1.作品概说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诗论作品,用随笔的形式,大量采录当时诗人的诗作,分条排列,逐一评点,所以也兼有诗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97.
动物之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写的《幽默红楼》,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基础上,精心进行了新编。在大观园学校里,宝玉、黛玉、薛蟠、板儿等都成了同学;焦大因为成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而被校长炒了鱿鱼;刘姥姥的呼噜声成了下课的钟声;呆霸王薛蟠昵,竟然当上了班长;  相似文献   
498.
罗以民 《收藏》2009,(4):145-145
文物收藏既有聚,必有散,此乃辩证法。某君自号“暂得楼主”,是谓明白人。宋周密有《云烟过眼录》,真知何谓过眼云烟。我写《袁枚传》,曾夸其遗嘱儿子“保留随园四十年”是谓明智,今天看来还是不够明智。袁枚诗人,亦乃乾隆时一收藏家,生前散过自己的藏书,捐给官府,但古董绝不肯散。他的南京随园,我考证了一下,不到40年就“荒为茶肆”,到了孙子手里又重振了一次,但很快遇到了太平天国战事,结果全部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499.
刘凤强 《寻根》2013,(4):96-97
《黄生借书说》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一篇论说文章,文中讲述了一位好学青年向袁枚借书,袁枚借此机会发表议论,勉励青年人刻苦读书、奋发图强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很适合中学生作为范文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