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7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郁李 《华夏星火》2020,(3):64-67
1月9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与袁隆平院士团队达成协议,未来3年,将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在数字农业方面耕耘数年——在全国建立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集合数字经济体之力助力农业“产、供、销”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助农增收。2019年,阿里全平台农产品上行突破2000亿元。2020年天猫年货节,3.8亿斤优质农产品通过阿里平台卖出。  相似文献   
12.
登高者望远     
2001年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颁发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领奖台上灯光闪耀,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13.
【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相似文献   
14.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3,(12):47
一生若想过得有意义,一般有三种做法:一是深挖洞,就是在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像陈景润搞数学,袁隆平种水稻;二是广积粮,就是让生命尽可能经历更多,如徐霞客游走山水,马可波罗行走天下;三是开源节流求发展,开源就是增加收入,扩充人脉,节流就是减少支出,珍惜时间。低头的智慧:"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谦逊胜过骄  相似文献   
15.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生活的头脑.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他们会将这作为难得的机遇,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开拓、有所创造。总是有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去探究未知世界里的谜团。别涅迪克由一只裂而不碎的烧瓶研制出裂而不碎的安全玻璃.主要得益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加人民网的访谈时,一位网友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一定别受误导,累到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说.听说院士喜欢打牌.输了还钻桌子,袁隆平说是的.晚上有空时经常打。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4,(5):43-43
3月30日凌晨,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获得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和他共同获奖的是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MontyJones)。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全永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30日凌晨2时许,该中心接到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打来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读完《袁隆平院士的故事》,我非常激动。因为我终于找到我的偶像了,袁隆平爷爷就是我的偶像!袁爷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袁爷爷年轻时看见同胞饿死,便发愤图强,研究出杂交水稻,让人们能够吃饱饭。他曾经说我的根在中国。国外很多机构高薪聘请他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11,(2):25-26
在湖南省长沙县开慧乡,有一个人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艰苦创业的强人"、"帮民致富的能人"、"仗义疏财的善人"。他就是长沙县政协常委、老科协理事、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20.
毛焱超 《今日科苑》2011,(13):92-97
<正> 今年七十七岁的周兆鸿,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农业局退休的农艺师,德安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一批会员。退休十七年来,他从未停下为农民服务的脚步。熟悉周兆鸿的同事都说他是对事业执着的人,接受过他的技术服务的农民们说他是德安县真正的农业专家,德安县老科协的会员们说在服务"三农"方面,周兆鸿是想实招、干实事的,是个难找的典型。72岁那年,周兆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