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8254篇
科学研究   45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79篇
综合类   236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7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805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1008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
每天都有新的网站或者出版物面世,这些新媒体将与在当地积累和服务了好几代的地区报纸竞争受众.每天,报纸的执行官必须通过重新思考自己经营的方式来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24.
徐育 《新闻通讯》2008,(6):56-57
法律并不单纯是静态的条文或判例组合成的体系,而是一项动态的事业。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立法越来越完善,普法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广泛,社会公众对法律规定的看法也越趋多维,但由于公众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制度层面法律信息的地位,极少参与观念层面的法律精神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25.
3·14事件和5·12汶川大地震是今年的两大突发事件。两大事件,各方关注,迅速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外媒体的一场新闻战。这场新闻战,使我们对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报道机制有了新  相似文献   
26.
传播学理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在作者创作出来以后,还要经过传播,被接受者接受以后才算是最终完成;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接受者对作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不存在可以离开接受者而自足存在的所谓的艺术作  相似文献   
27.
从语义学上说,文化是个大范畴,娱乐是个小范畴。文化厚重,娱乐轻薄;文化端庄,娱乐游戏。但作为大众媒体,如何把高深的文化做成大众接受的娱乐,或者说怎么把娱乐做出些文化的味道,两者不再一味割裂?  相似文献   
28.
中国报纸的副刊功能,由孕育时期副刊性文字的补白到创立初期的消闲娱乐、关注现实,再到辛亥革命前后政治宣传和消闲娱乐的二元化,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嬗  相似文献   
29.
一、以人为本,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还需要感受到镜头、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报道的对象——人——的人文关怀。如果,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而达不到新闻报道原本想要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中国田径协会给你打电话说下午有个通气会,你准点到了,发现你的同行装满了一屋子;你希望能单独跟某位人士聊聊,他沉吟半晌,说提这样要求的还有几位记者,关系都不错,要不就一起谈了吧……当今的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体育记者,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采访的难度日趋加大:任何一个事件,都会同时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几十家媒体同行到场采访.为了应付众多媒体记者,一些机构或单位这两年纷纷设立了"记者接待日"或"开放日",统一接待记者.记者采访,从以前的单打独斗,更多地演变为群体采访:场地是公开的,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公开的,接受采访的人的回答也是公开的,哪一个环节都不再有私密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报道的同质化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一事件,各家报道大同小异,读者看了索然无味.那么,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做出独家新闻吗?又如何能做出独家新闻?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笔者想结合同行和自身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