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9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设计理念】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阅读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新课标也认为闭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正在学习的少年儿童,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  相似文献   
82.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西游记>杂剧被公认为是"西游"题材作品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继承了诗话的基本框架之后,又大胆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在故事结构方面,确立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增强了故事整体的逻辑性,并开始关注到戏曲的舞台效果,奠定了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这些创新,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增加了其在"西游"题材故事中的影响力,并成就了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说说《西游记》里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竟然有70%多的孩子说喜欢猪八戒。也有人曾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让女士们回答"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一人作自己的终身伴侣",猪八戒的选票遥遥领先,高居榜首,竟有90%之多。这种"猪八戒情结"式的审美趋势是非  相似文献   
85.
说“牙牌”     
陶易 《寻根》2011,(6):47-51
西游记))第七十回写孙悟空计盗紫金铃,路上打杀一名叫“有来有去”的小妖,从他腰间搜出一面镶金的牙牌,牌上写有职务和相貌特征,并有“长用悬挂,无牌即假”的字样。《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也写道:朱太尉头戴乌纱,身穿猩红斗牛绒袍,腰悬太保牙牌。  相似文献   
86.
戴晓庆 《考试周刊》2014,(27):32-32
<正>小时候听《西游记》总想做孙悟空,上学了便做了班干;高中时,喜欢上了唐僧,因为他有紧箍咒,没曾想现在就做了学生的师傅。唐僧有口头禅,一句叫"赶路要紧"——这是对所有徒弟说的;还有一句叫"悟空,你在哪里?"——这是遇难时说的。当了几年小学语文老师,有学生私下就叫我唐僧——他们说我唠叨,心软。慢慢我也认同了,只是认同之外,又多了一些认识:"赶路要紧"和"悟空,你在哪里"的心态常在心中打着小鼓点。常态课,总想快点儿完成教学任务,"赶路要紧";公开课,总想体现以生为主的理念,遇到疑难,教师想直接告知,又怕有灌输的嫌疑,让学生来解,又放慢了课堂节奏,这时心中便在想  相似文献   
87.
西游记》三藏法师唐僧为金蝉转化,蝉的高洁、在地下生活多年、寿命长及命运迍邅与唐僧的性格及遭遇非常相似,唐僧的形象与蝉的文化意义相统一,这种象征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合。  相似文献   
88.
正我经常在家看《西游记》,也很喜欢这本书。那天妈妈问我:"假如把你的学习比作取经,你就是去取经的唐僧,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是什么?妖怪呢?要怎么才能完成取经的任务呢?"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趣。唐僧——我觉得学习要像唐僧那样一心向佛,百折不挠,这个信念是最基本的。在学习中,我要像唐僧那样目标明确。孙悟空——本领高强,又勇敢,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我觉得学习能力很重要,但遇到难题时,要像孙悟空那样不退缩,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89.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展开了阅读。一、抓住“一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学过的名著中,有哪些故事是带“三”字的?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生2:桃园三结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师:不错。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有一个数字,叫什么?(三打白骨精)想一想,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生3:我想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三次打这个妖精?师:问得好。到底为什么孙悟空竟然要费那么大周折才将白骨精给打败,我们可以先从“一打白骨精”说起。圈画有关白骨精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白骨精在刚出现时,在唐僧师徒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生4:唐僧看她是个送斋饭的,认为她是个良善的女子。生5:猪八戒看到的是一个美貌的村姑。  相似文献   
90.
西游记》中诗歌种类众多,除了有写景咏物诗、叙事诗,还有类似于哲理诗的诗,姑且名之曰宗教诗,准确解读《西游记》中的这些诗歌,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领会小说收放心、归于正、明心见性的深奥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