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教育   5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杨士林 《浙江档案》2008,(12):30-31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袭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日军在距杭州只有120公里的全公亭登陆。为保存浙江大学,从11月11日开始,竺可桢校长毅然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始艰苦卓绝的西迁,途经东西南5省11地,行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7年,至抗战胜利复员回杭。浙大西迁,规模之宏,历程之辛,时间之久。在中外高等教育史上是罕见的,被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由此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西迁精神.进入新时代,高校应重视西迁精神的育人作用,将其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从健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育...  相似文献   
23.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建成的西迁博物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的西迁历程,展现着感人至深的“西迁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全程参与建设的建馆工作人员来说,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西迁故事和搜集过程。在此记录一些背后的故事,一是为这些西迁事迹所感动,以此激励后人,二是作为工作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4.
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全面抗战时期,因校舍毁于日军炮火,国立同济大学被迫辗转西迁。1938年9月,国立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前身)第四次迁校,从江西赣州、吉安迁至广西贺县八步镇西约街(今贺州市八步区贺州学院东校区),就此和贺州学院结缘,贺州也因此载入同济大学史册。研究同济大学迁贺州史,不仅能丰富抗战史、大学史研究,对推进大学内涵建设,加强校史校情乃至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5.
抗战时期的教育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给中国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与损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极罕见、极野蛮的一幕。中国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西迁,各级各类教育在艰难中维持并有所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26.
《档案与社会》2005,(6):F0003-F0003
  相似文献   
27.
中西交通史是齐思和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他在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史、匈奴西迁史等问题上取得了开拓性贡献,反映了他敢为人先,努力进取的学者情怀。  相似文献   
28.
约在5000多年前,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经过在涿鹿败于华夏族黄、炎联盟后以及尧时迁其裔于三危的渐徙入蜀,曾先后建立了五代王朝,成为古蜀国的主体民族。于商周间,继承和发展了山东龙山文化的冶铜技术,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29.
有关秦族源的探讨,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东来说和西来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主张东来说,主要通过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秦的西迁和秦之得名四个方面简要论证嬴秦民族来源于东方。首先,秦人卵生神话传说属于东夷民族鸟图腾崇拜范围,而且秦人所祀少昊神和句芒神属于东夷民族,进一步说明了秦来自东方,从秦人西迁的过程看也可证明秦来自东方,并非西方,再者西方秦地之得名盖因东方原有秦地。以此得出结论——秦的族源为东方。  相似文献   
30.
彭谦 《神州学人》2001,(3):33-33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全国共有 172847人(据 199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塔城地区,其余的散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满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名。清代将海拉尔迤南室韦山一带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得名。关于锡伯族源,有认为居住在嫩江、松花江、绰尔河一带的鲜卑人是今天锡伯族的先民。也有认为是来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 清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