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3780篇
科学研究   388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21篇
综合类   17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崔琳 《青年记者》2001,(4):40-40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书中写道:“教育新闻是最难采写的,它不像科技有具体成果可言,不像社会新闻容易吸引人,教学秩序按部就班,平静安定,要在这种平静中发现新闻是需要特别的耐心。”相信不少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感受。如何将教育人物通讯写活、写新、写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巧选角度,以新抓人巧选新闻角度,是指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角度选取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好与坏、平与奇。一些教育人物通讯,往往给人千人  相似文献   
22.
刘召华 《农村教育》2006,(11):64-64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对目标的实现与否作用极大,它是一个人的精神能源,尤其在人的智力活动中,作用更为突出,如果离开它,人的行为则会缺少原动力。这进一步说明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等积极的情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3.
陈力丹 《新闻界》2001,(5):24-25
任何报道不可能要求永远热闹,但像西部大开发这类报道,由于它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同时带来持续的社会变迁,因此需要与此相对应的可持续报道。我国的传媒也有责任为西部大开发持续提供理性和精神力量。根据现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诸话题至少在最近几年都可供传媒持续报道。一,在市场经济手段与政府行为关系方面做足文章西部大开发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便发生在这个领域。面对许多经济行为,一些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赶不走、挥不去的“包办情结”。没有人怀疑政府的作用,但是“政绩”不在于政府直接办了…  相似文献   
24.
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课程设计角度,探讨了田径类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诸多课程设计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5.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以"两会"报道的创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力量源泉一 :人 ,有血有肉的人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 ,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 ,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所谓新闻的个人化 ,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 ,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 ,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 ,以小见大、贴近读者 ,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 ,无论这种新闻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 ,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 ,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可是 ,长期以来 ,中国的…  相似文献   
26.
新闻报道的七个创新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 闻报道有双重来源 :客观素材与主观加工。加工需要创新。创新是改变新闻素材形态并提升其价值 ,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行为。以下七个方面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一、挖掘意外意外 ,也就是出乎意料的“偶然”。黑格尔认为 :“偶然性一般讲来 ,即指一物存在之根据不在其自身而在他物。”不在自身 ,就偶然写偶然就没有多大价值 ,哪怕你有足够的运气 ,撞上泰坦尼克号沉没 ,也只能写成一条就事论事的海难消息。而因为偶然的根据在他物 ,就必须通过偶然寻找其根据 ,挖掘意外背后的内涵。一般说来 ,意外“出现”容易引起重视 ,与之相对的意…  相似文献   
27.
28.
29.
导语只有“亮”起来,才能让读者“一见钟情”,把读者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语是消息成功的一半。毛泽东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读者阅读心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万事开头难。作为消息开头的导语,是不易写好的。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实践证明,就是学识渊博的名记者,也常常为写好一条导语煞费苦心。那么,怎样让导语  相似文献   
30.
新闻是易碎品。今日新闻到了明天便成了蔫了的蔬菜,价值大打折扣,不受人们喜爱了。但精品例外。真正的新闻精品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1958年8月31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消息《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作者通过对参观集中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