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556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因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他主张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其教育思想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教育思想的精华,集中地收录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72.
审辩式阅读要以文本为中心,进行细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文本的缝隙与空白,重视语境的影响,关注上下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解读出作品的浅层意义与深层意蕴。用审辩式思维读《论语》,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意义,读出《论语》这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下读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分别探讨"中"与"庸"词义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庸"的内涵;并结合《尚书》《周易》等古文献资料来考证孔子"中庸之道"渊源,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中庸"的一些误解。运用以经证经的方法,以《论语》中的某些章句为例来阐释"中庸之道",为正确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提供了具体的范例。探讨"中庸之道"的原则,为正确运用"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据。中庸之道无论是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还是一种方法论,在当代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文学教育(上)》2011,(3):157-158
据中国网消息,“现在的日本处于迷茫期,太需要从《论语》中取经了!”日本著名棒球教练野村克也,捧着金色的孔子像对媒体感叹。当晚,由日本《中国巨龙报》和日中韩经济贸易促进会主办的首届2010年孔子文化奖在日本东京举行。  相似文献   
75.
新课程背景下,《论语》被列入选修模块,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让学生行使选课的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几年下来,《论语》教学挂选修之名,无选修之实,成了“必修”的选修课,而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76.
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过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上古已经出现了复音词.在先秦汉语中,词和词组界限比较模糊,不同学者存在多种划分方法.本文以意义标准为主,结合语法标准,参考修辞、使用频率等标准,考察了<论语>中复音词的概况,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其特点,进而又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汉语自身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7.
文章对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方法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对《论语》中内含的丰富的教育方法进行现代解读,将《论语》中折射的教育方法与公民教育方法进行逻辑建构,从而为公民教育方法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8.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因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对它的理解和传承尤为重要。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之中虽有独到之处,但注释之下有不够精准之嫌。兹就其译注中不妥之处,从词义考证入手分析论证,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79.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孔子的学思结合、启发诱导、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等教育教学思想与我们今日的问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0.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蕴含丰富的阅读思想。文章介绍了《论语》的形成及相关注本,指出了《论语》蕴含的阅读思想以及进入审美阅读境界的路径,旨在推进大学生自主阅读,为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