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辩教学法的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顺安 《高教论坛》2005,(1):105-107
论辩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这一教学法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以讨论和自由式辩论为主,对立式辩论为辅;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并给予积极和正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2.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也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论辩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官》一文,就滕子京是否贪官,以及其人品、文品、政绩,为何被贬等问题,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事实进行论辩,并揭示了他与范仲淹的关系及《岳阳楼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战国策》行文辩丽恣肆,文采雄隽华赋,充分反映了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点。受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论辩成了说客策士们安身立命、博取功名富贵的一种工具,因此他们对论辩的技巧尤为重视和讲究。策士们运用夸饰铺陈、引史据典、深于取象、巧设寓言、针锋相对、连续发问等方法陈说事理、体情状物,虽各自独辟蹊径,异彩纷呈,但殊途同归,高超的论辩技巧令后学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探讨先秦论辩的历史成因和发展概况。笔者认为,尽管有语言交流就有论辩形式的存在,但是先秦时代的论辩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艺术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统治集团内部议政的需要、诸侯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是否合于礼制的辩护是先秦论辩得以兴起并走向辉煌的主要原因。先秦论辩之发展,既有由统治集团内部向社会的扩展,又有由单一的议政职能向外交职能,礼辩职能以及生活调侃职能的转化。同时,论辩过程本身还大大促进了人才的涌现和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06.
明代书法家项穆,把书法鉴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耳鉴、目鉴、心鉴,并对三鉴范围分别作了界定,提出了批评。这在古典书论中是不可多得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项穆对三鉴的划分是含糊不清的,持论亦失之偏颇。本文对项氏的论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以期有助于当今书法鉴赏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解释其实也有诸多共同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主要手段是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在论证实践中,论证批判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集中的体现。论证批判的原则包括可攻击性原则、对等原则、逻辑中立性原则和区别原则。批判可选择不同的时机。对批判有不同的反应。对批判合理的反应可能产生某些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子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苟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苟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的雄辩才能.犀利的笔锋。由此可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9.
李军 《学语文》2012,(5):14-15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②理解文中“以”“贰”“军”“辞”“许”“缒”等词的意思;③理清课文层次,归纳层意;④把握烛之武的性格特征和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10.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利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论辩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