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01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56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和“现代派诗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曹万生先生著《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厚实的材料和深刻的理论研究而具有开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它一方面加强了中国现代派研究的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52.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美学家宗白华博采古今,融贯中西,在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卓识独具,成绩辉煌.著名论著《美学散步》犹如美学界一盏璀璨的明珠,给人以濛濛春雨,诗意般的美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以万般的向往和追逐,不由得令人对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思想肃然起敬,甚为叹服.  相似文献   
54.
卡尔维诺诗学的核心是“空间”,他借助空间性意象来阐述诗学理论,其空间意象有并置和生成性的特点,卡尔维诺的空间诗学经历了从封闭空间走向开放性空间的转变,从将空间作为场所到将空间作为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5.
张慧茹 《海外英语》2011,(5):185-186,191
译文文字本身或是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不能完全决定译作的"再生",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必须使译文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主流的诗学要求。并且在主流诗学与译者个人诗学中做出协调。该文通过对张若谷上世纪三十年代对《德伯家的苔丝》的译本和孙法理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诗学方面探讨诗学的操纵对译者策略的选择,文本表达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而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从目前大学生美育教育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大学生美育教育应通过课堂教育及二课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7.
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文化,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美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反思过去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种问题,积极探寻美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使学生能通过美学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各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8.
夏吟 《文教资料》2011,(11):4-5
"诗言志"长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影响了我国古代诗论,本文从"诗言志"的内涵出发,展开"诗言志"对我国诗论深远影响的论述,说明"诗言志"是我国诗论对诗的本质、创作方法、风格、社会伦理色彩探索的逻辑起点,成为我国诗论的经典性线索,也为我国诗论发展带来了开放性空间。  相似文献   
59.
本文首先对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鲁迅作品的黑、白、红等系列的色彩表达及其特征作出阐述,从中钩沉鲁迅的色彩诗学,进而总结文学家鲁迅的色彩品格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0.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学与生态美学都是通过"直观"悬搁了工具理性的各种观念,产生了生态美学的崭新的"家园意识",是对"无家可归性"、"无机性"与"疏离性"的否弃,走向人与自然统一的"家园性"、"亲密性"、"有机性"与"生命性"等新型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