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1篇
  免费   4篇
教育   2628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鑫 《中小学电教》2012,(8):155-155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诗词经典。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期望学生能重温经典,诵读经典。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平仄、  相似文献   
92.
王静 《兰台世界》2007,(8X):63-64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3.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4.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95.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在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一个声音抑扬顿挫地诵读着《诗经》里的句子.诵读者是一位穿长衫、戴眼镜的年轻人:学生们被他的语音和神情所感染,不禁唏嘘。  相似文献   
96.
97.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98.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中"靡有朝矣"的理解可谓纷繁。文章考释了"靡有朝矣"的含义,对以前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朝"通"调"。"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即早起晚睡,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99.
孙艺灵 《收藏》2007,(4):53-53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开始栽种梅花,《诗经》《山海经》《尚书》中都有记载。人们喜梅,赋予她深刻的文化内涵。南朝以后,特别是唐宋以来,梅花斗雪迎春的形象大量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在画家的笔下,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便已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在向我们展示了殷商时期甚至更久以前的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中华民族深深的乡土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