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9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应当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然而,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类似于文字游戏的词义辨析、语法结构单纯地罗列等脱离语言背景的英语教学活动。由于这种教学活动背离了英语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学生所学到的英语仅仅是一种死板的文字符号,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因此不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导致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往往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72.
一般认为,在英语中,选择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是风格上的区别,没有对错之分、本文进一步认为,选择被动语态是作者(说话者)的主观行为,却又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如表达目的、读者、上下文衔接及语体的制约。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语用角度考察了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73.
霍翠柳  成方志 《职业圈》2007,(4S):175-176
文章简要介绍了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先后出现的三种基本方法——“产品法”、“过程法”和“语体法”,认为深入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对其作出的评价对写作教师大有裨益,并简单分析了三种理论的优缺点,探讨了将“过程法”和“语体法”结合起来去创立一种更有效的写作模式——“过程语体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4.
冯伟林的散文内部激荡着一股鲜明的政治情怀,它以英雄题材为依托,由主体精神灌注而成为文体的内核.而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以论为魂是其文体的结撰艺术."有温度的政治话语"显示了其独特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75.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体.网络语言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新造词语则是网络语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运用语言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6.
语境因素与人物语体风格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再现人物语体风格,译者应当积极深入地考察相关语境因素。从语境出发,才可能在译文中创造出活的个人语言,其风格才会与说话人身份相匹配。话语翻译应从话语的语境出发,尽力避免翻译过程中只见文字不见人的做法。这对戏剧、电影、小说等对话含量大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交际功能变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培养学习者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各种语体的能力。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的文献期刊,对过去二十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研究的现状进行考察并提出思考和展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研究应借鉴语体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以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8.
得体,就是指说话、作文语言要切合语境,也就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  相似文献   
79.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教材的通用性和重要性学界已有定论.不过教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以2007年增订四版的修辞章为考察对象,它存在四点问题:一是辞格中心论的倾向比较明显;二是语体的概念和分类亟待修订;三是例句与时代的脱离较大;四是一些例句修辞效果的解释很笼统,缺乏规律.希望以上问题能引起教材编写者和修辞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0.
文章通过分析一些优秀公文中成语和惯用语的运用情况,进而探讨了成语和惯用语在公文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规律,以期使公文语言更好地发挥公文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