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9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5 毫秒
61.
微博社会学     
在互联网掀起的“微革命”运动中,微博所代表的微阅读成为新近湖流。新浪微博或Twitter要求人们对140个字的内容字斟句酌,催生出的只言片语的“语录体”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2.
目前所能见到的《济颠语录》最早版本刊刻于明代隆庆年间,以该版本校勘《明清平话小说选》和《古本平话小说集》中的《济颠语录》,可以厘正后者的诸多讹误,为该书重印时作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3.
《孟子》的文体形态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特征,既有格言警句式的语录体,也有长篇大论具有专题论文形式的语录体;既有简单的问答体,又有具有鲜明拟剧化特征的反复问答的对话体;既有驳难辩异的辩论体,也有叙事体。《孟子》既显示出从语录体到对话体演变的重要特征,又包蕴着从对话体到专题论文发展的文体态势,在整个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4.
宋人出使辽金"语录"在文体上不同于其他行纪,也不同于其他语录,而是兼采地理志、行记、传记、杂史、故事等各种文体之优点,在写法上不拘一格的杂记使者出使辽金时所见所闻的带有综合性文体特征的各种史事的记录,在史学文体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宋人出使辽金"语录",如实地记载了使臣出使时的亲见亲闻,并由其政治性质所决定,所记之事皆具有实录性质,可信度很高,且多有他书不载或史焉不详之记述,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是我们研究辽宋金史、尤其是研究辽金史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5.
微语录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誓词▲温暖的氛围、从容的节奏是学校该有的模样。学校需要"慢"下来,老师才能安心育人,家长才能减轻焦虑。未来学校应当是"高合作、高激励"和"低评价、低竞争"的"慢学校"。--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6.
闫会才 《新读写》2008,(6):20-20
同事去医院传来大夫的话,说于丹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精彩绝伦。当时,我心中一震:怎么会呢?《论语》是两干多年前的语录体文言文,没有能够迷倒观众的故事性啊!于是想一睹于丹的精彩,但一直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67.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虽然《论语》所记也包括了孔子某些弟子的言行,但其中十分之九记载的是孔子本人的言论,所以,基本上可以把《论语》看作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最早的语录体文献,后来至宋明时语录体大行于世。  相似文献   
68.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我不会走中间。——姚明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69.
佚名 《教师博览》2008,(11):33-33
1.“男同学站在我左边,女同学站在我右边,其他人原地不动。”结果就他没动。 2.有一天外面下大雨,老师满脸雨水地走进教室,在讲桌前不知道找着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就问前排的同学:“我擦纸的脸呢?”  相似文献   
70.
语录一:凸现个性独占市场不可否认,现时的消费在不断的升级,吃饭、穿衣、通讯的基本诉求从没改变,但彰显个性已是更新更高的消费主流和要求。而商机也正是附着在提供“个性选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