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反诉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普遍存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的规定过于粗略,使反诉这一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还得不到适当的地位,造成反诉的滥用。为防止对反诉不适当的扩大或限制,造成反诉的滥用,笔者依据反诉的立法精神,对反诉提起的条件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2.
肇始于罗马法的自然债务理论,在各国或地区的民事法律规范中都有相近的表述.其实际上是不完整请求权的债务,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中间地带,这决定了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对自然债务的沿革及两大法系的相关规定、效力及性质的分析,认为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肯定自然债务的存在,并赋予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3.
我国侵权责任法只规定了近亲属在死亡赔偿中的请求权,但对其他间接受害人的请求权没有规定。对于未规定的请求权或债权应当分类处理。侵权人故意侵犯债权的应当纳入死亡赔偿,过失侵犯债权的,原则上不赔。对于扶养费,应当兼顾实际扶养人的利益,并保障其在死亡赔偿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对于同居者的请求权,应当依公序良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74.
非财产反射性损害,指侵权行为对直接受害人之外的其他人造成的痛苦和不幸等非财产性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受害人近亲属即第三人拥有非财产反射性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此基础上,我国立法应进一步扩大该请求权的主体范围,感知能力不应再成为阻却该请求权的事由。此外,非财产反射性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派生性请求权和独立性请求权两种形态,应在司法实践中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75.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引入我国《公司法》后,被视为保护少数资本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平衡资本多数决原则下的各方股东利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学术界对其触发事由、理论基础等方面多有深入研究,但是就其权利行使程序来说,我国相关立法过于简单,理论界对其立法理念等价值的探讨尚显薄弱,我们应对该制度的程序设计理念及相关制度的合理性展开讨论,并在其问题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权程序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公司法相关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6.
应晓霞 《大观周刊》2011,(44):55-56
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旨在有效平衡中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实施,股份回购争议诉讼日渐增多,立法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的立法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7.
人格权法是民法典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规定应当科学完善。民法典草案学建议稿对人格权的规定有很多成功之处,体例上独立成编,内容上设计完备,具有开放性,权利保护上具有前瞻性,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当然,该建议稿在一些方面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8.
我国涉及不当得利制度的现行规定仅有两个条文 (《民法通则》第 9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 131条 ) ,其规定过于原则和概括 ,而且无立法上的解释和说明 ,这就给不当得利在法律上的适用造成了困难。文章从不当得利的制度沿革、理论基础、构成要件、请求权竞合等角度 ,作一些探讨 ,以期能将这一制度更加明确 ,使之更充分地发挥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79.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性质是将债权物权化,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的对抗效力,其制度价值在于保护不动产债权请求权,平衡不动产变动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充分认识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要件,效力及预告登记义务人的抗辩义务,对于完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我国法律虽没有明确规定情事变更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普遍适用。文章探讨了情事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适用程序、适用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