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0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科学中国人》2003,(1):29-31
诺贝尔遗产有多少钱 诺贝尔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连诺贝尔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这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经索尔曼等人数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终于在1900年对诺贝尔遗产的清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的一  相似文献   
82.
《科学中国人》2007,(10):43-47
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奖(NobelPrize)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阿尔弗雷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的发明用于破坏感到震惊,在即将辞世之际于1895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  相似文献   
83.
自有诺贝尔奖以来,和平奖由于更直接关乎人类的和平和稳定,因此总比其他专业性强的奖项更能吸引公众关注,也常作为颁奖过程中的压轴戏出现。当地时间10月12日,今年的和平奖最终揭晓:致力于环保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分享这一奖项。获奖理由是:“在创造以及传递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84.
袁孝金 《物理教学》2011,(11):61-63,65
费米是20世纪的一位大物理学家,他有很多特点,他是最后一位既做理论,又做实验,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有第一流贡献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是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20世纪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科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理论和实验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85.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86.
哈佛家书     
建国 《教育》2011,(29)
出版:作家出版社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出自于哈佛教育究竟有什么惊人的秘密?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把孩子送进哈佛大学的教育秘籍,书中真实记录了一个中国哈佛女孩与父亲之间多年来的经历、见闻、书信、电邮,以及其间的相关感受、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的杨振宁热,与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决裂、晚年娶翁帆为妻等社会新闻有关,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西南联大研究正在愈加受到学界的重视。如果说西南联大代表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桂冠,那么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杨振宁、李政道、王浩、殷海光、邹承鲁等人便是这顶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而这其中又当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8.
《科学中国人》2011,(18):78-80
2011年7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访谈录.题为《爱国者杨振宁》。此文一出.广经转载.争议迭起。细究下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则对其冠以“保守的革命者”、“爱国者”的称谓不以为然;一则对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在弱作用力领域宇称不守恒”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89.
2007年7月,在德国林岛举行的第57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引起了200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CraigMello教授的注意。这名中国学者就当前RNA干扰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与CraigMello教授进行了探讨,她认为RNA干扰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了非常好的设计思路,但目前只是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90.
简岩 《百科知识》2011,(21):1-1
诺贝尔奖评委会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