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谢朓诗文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具有阶段性,出仕初期以当时流行的希冀隐逸思想为主,出守宣城期间以"吏隐"思想为主,晚期作品中隐逸思想则带有游仙色彩,而隐逸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谢伦伯格(Theodore Roosevelt Schellenberg 1903~1970),美国杰出的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世界现代档案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漫步到西湖旁,眼前蓦然出现了一片无际的绿色。荷叶层层叠叠,比肩接踵,高高亭立于碧波之上的荷花,婆娑起舞,娇艳欲滴,于是顿觉润心畅怀。又猛然想起季老已伴着荷香飘逝,  相似文献   
15.
到底是人脑好用,还是电脑管用?乍听之下肯定觉得好笑,但这个问题确实使我苦恼了好一阵。  相似文献   
16.
于玲 《兰台世界》2007,(8X):8-9
谢伦伯格是美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现代档案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仅成为指导当时档案工作的主要思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来源原则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谢伦伯格来源观产生的实践基础,分析了其对来源原则的发展以及对日后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指出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看待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体育》2007,(11):35-35
北京时间10月11日,纽约尼克斯队正式宣布同当年球队的当家球星、两届全明星后卫阿兰·休斯敦签约,仅仅过了10天,尼克斯队麓宣布裁掉这名36岁的老将,昔日“中投王”复出仅代表球队打了一场季前赛。便宣布告一段落。“我觉得没有我的尼克斯可能会走得更好,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身体状态,而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我很感谢尼克斯给我这个机会,我祝他们新赛季取得佳绩。”休斯敦说道。其实“中投王”被裁早有征兆,尼克斯主帅伊塞亚·托马斯在签约的时候麓曾表示:“休斯敦进入新赛季15人大名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金安 《武当》2015,(3):3
2015年辞旧迎新之际,传统武术研讨会暨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梅花桩拳第十八代传人、中华武林百杰朱利尧先生收徒仪式在绍兴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的鞠向东、上海的毕扬、江苏的王均灿、陕西的王尧、候洪涛、李建国、广西的谢天成、彭华、邱贵江、李艳佳、浙江的张伟华、冯流阳、钟源等13名武术爱好者恭拜门下。著名武术家、央视《武林大会》  相似文献   
20.
谢朓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永明与宣城两个最主要的时期。永明时期谢朓处于西邸文学集团之中,创作了大量咏物诗,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由此而形成的"咏物"思维也对其后期的山水诗创作产生很大影响:谢朓山水诗的选材偏好与写作手法都与咏物诗有着契合之处,主要表现在默察静物、擅取常景、细写微态三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诗人的审美意识也完成了相对于文学潮流来说的逆向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