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11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朗格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卡西勒尔符号象征论在音乐领域的深化和发展。她的学说适应20世纪音乐美学发展的新潮流——挣脱了“自律”抑或“他律”的枷锁,避免在无法说清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同时,还有效地调和了两种极端思想的矛盾。她的观点无论对于音乐的情感论者还是形式论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上,朗格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音乐美学中,一改原来以单纯哲学思辨为主的情况,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代表着20世纪音乐美学领域的新趋势。朗格这种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的论证方式和借鉴现代心理学成果又面向具体音乐实践的研究方法,对后来人无疑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作用,对伦纳德.迈尔(Leonard.B.Meyer)等人的学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2.
陈研 《华章》2011,(22)
美国黑人作为被奴役的民族,30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为自身的生存和获得自由权而抗争.在文学创作中,读者能感受到他们渴求人权、平等的强烈愿望.但是在白人社会里,他们一直被视为"看不见的".直到近年来,黑人文学才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在美国文坛,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涌现出众多的黑人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表意这一美学手法,这既是他们创作的理论支点,也是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43.
陈研 《华章》2011,(2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在小说人物的塑造方面,菲茨杰拉德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无疑是这部小说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颜色、事物等基调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展示出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等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通过对这种冲突的必然性和毁灭性象征意义的分析,展示出作者对其所处的浮躁的“爵士乐时代”的深刻鞭挞和对美国梦的遥不可及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44.
吴学慧 《海外英语》2011,(13):266-267
在《盲人》这部戏剧里,梅特林克充分运用戏剧的假定性,大胆地构建虚拟的时空环境,塑造虚拟的戏剧人物,编排虚拟的戏剧情节,以期最大限度地突显剧作品里蕴涵的象征寓意,从而展现剧作家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度思考和独到看法。  相似文献   
45.
托尼·莫里森的名作《宠儿》可谓象征使用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独特的象征手法体现在场景、事物、人物等多方面,在故事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这些象征的使用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也反映了作品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6.
朱晓荣 《海外英语》2011,(5):192-194
《人与鼠》一直被读者和批评家们公认为"反映美国二十世纪初流动农业工人受剥削的悲惨境地,以及他们兄弟般的团结友爱"的经典之作,而小说作者斯坦贝克也被视为"无产阶级代言人"。该文抛开社会学角度的阶级立场,从小说人物的象征化、主人公莱尼与乔治对回归土地的渴盼和作者对自然溢于言表的赞美之词三个角度,发掘作者隐藏在表层背后的更深刻的生态主义自然观:对"人类中心论"下被征服和掠夺的、处于弱势的自然的同情和担忧。  相似文献   
47.
镜子镶着木框,挂在墙上,与被潮气和时光洇出暗斑的墙呈45度角,底部被两颗锈黑的铁钉托着,顶部的木条上,拧着一颗头上是个圆环的螺丝钉,一条裹着尘腥和油腻的黑绳子牵着它,那一头被墙上的第三颗同样锈黑的铁钉拽着。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乡村理发店的镜子,通常,它是由一个象征着集体荣誉的镜框改造而来:  相似文献   
48.
雨韵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0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49.
误会     
有一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我始终不能忘怀,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误会了我最好的朋友。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学习图形。尺子是不可缺少的,可那天,我的尺子却离奇地失踪了。马上就要上课了,我在教室里哭泣着……这时,我的好朋友小红走了过来,问我:"亮亮,你怎么了?谁欺负你了?我替你出气。"我抬起头,支支  相似文献   
50.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