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秦代妇女生活与后世相比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在婚姻关系中 ,妇女拥有与男子相对平等的地位。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宽松 ,同时妇女可以要求丈夫守贞操。妇女在家庭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她们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 ,对家庭财产有较强的控制权 ,能够同男子一样继承遗产。在国家生活中 ,妇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就《再生缘》中的女性遭际来分析女性贞节观在清代的发展。作为当时女性的群体价值观,贞节观的坚守说明她们的人生是根植于传统社会的;而对贞节的不同理解,则体现了清代女性试图将守节这一行为从外力的强制性约束转变为内在的主动选择。从而揭示出清代妇女的独立意识的渐渐萌发。  相似文献   
103.
婚礼中的禁忌形式多样又甚为普遍,一般将其归结为“避邪”,又有人称“避煞”(青牛、青羊、乌鸡“三煞”之说),但无论“避邪”还是“避煞”,都是避某种不祥之物,追本溯源这种不祥之物,是婚礼中新娘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的处女红禁忌。在思索这一禁忌数千年演化的过程中,更可以窥见的是这一信仰观念下女性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4.
宋惠莲从小在蔡通判家受到淫荡风气的熏染,所恪守的情感原则与传统化中对贞节观的“正宗”诠释有着不同的内涵。孙雪娥一直冷观旁观这个污浊的家庭,在好的身上带有一定的主体亮色和情爱追求的微光。韩爱姐悲观厌世,甘愿自绝于命而恪守贞节,实际上是她人生幻灭心态的一种非本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5.
窦娥所表现出的"有情义"、"敢反抗"、"重尊严"等品质与宿命论、封建孝道、封建礼教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贞节观的二重性,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窦娥贞节观的二重性来源于作者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不彻底改编;二是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企图恢复传统伦理观念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6.
贞节观念的强化在明代逐渐达到一个宗教化的程度,在通俗小说中自然也有大量而集中的表现,探寻外部思潮环境的影响,可归纳如下:政治高压下所带来的士气摧折与道德严苛,商品经济繁荣刺激下纵欲之风升级,频繁的海外活动催化下的南风相竞,这些都给明代通俗小说贞节观的书写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王萌 《大观周刊》2011,(37):9-10
唐代后期,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影响下,使得唐前期"从一而终"思想在女教道德理论与妇女道德实践中相背离的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女教与贞节观念二者朝着更为兴盛和强化的方向彼此促进,同步发展。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教的普及推动贞节观念由个别群体深入到社会大众;日益强化的贞节观念使得女教更加严谨和深化;贞节观念的持续增长促使宋代理学家将女教提升到新的高度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8.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而且反映在婚姻制度上.作为封建经济以及建筑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道德习俗的综合产物的唐代婚姻制度,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既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也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认为,杨景贤的女性观念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他继承了《西厢记》的反封建传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其后的吴承恩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的女性观,在蒙古族思想史上,也堪称先驱。  相似文献   
110.
唐豪侠传奇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择偶观、价值观、贞节观真切反映出唐代社会转捩期的特质。女性观的转化既是结果,更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