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38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2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古代文人表达其情怀和抱负的一种特殊文体,只有好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古诗词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使古诗词教学达到好的效果呢?一、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状况(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由于很多教师将古诗词当作应付高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讲解古诗词的意思,起到一个翻译的作  相似文献   
22.
作为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在艺术地再现风云变换的历史的同时,也再现了在政治利益冲突之时所产生的众多的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涉及面广,涉及人物众多,具有典型性。本文重在对这些冤假错案进行分类,并探讨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以帮助读者认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23.
张元珂 《山东教育》2007,(12):54-55
一 见过的山也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之美是仙人的馈赠。于是,文人骚客,把山水吟咏成诗,点染成画,超度成禅;三江五岳,长城大漠,看也看不尽,数也数不完,在梦里,在心里。泰山太霸气了,庐山太哲学了.黄山太华贵了,蒙山太世俗了,而独独五彩山。不张不扬,静若处子般屹立于崇山峻岭间。  相似文献   
24.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是名留青史的人物.他们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他们以文人入仕,在官场上,4人都以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劣根所在,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改革弊政的努力.但官场的黑暗使他们彻底失望,最后在他们晚年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老子和佛家的思想,而磨平了最初时的锐气和雄心.以史为鉴,文人和时代的博弈希望能是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25.
中华传统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教学不单是一门技术,而是同整个中华传统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至语言、学,远至书法、音乐、建筑艺术等,都对语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联艺术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学的远亲,属于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别。上至朝堂的君主大臣、人雅士,下至工商农兵。不同阶层,都有它很多的爱好、追随。从名胜古迹到宗庙祠堂到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徐渭为引子,对比以疯狂痴癫而闻名的明代文人和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理特性以及社会角色的异同,证明封建传统文人的最大心愿依旧是“做稳奴隶”。联系“现代人的觉醒”这一话题,“人”的价值依旧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灵魂的颜色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发现真善美呢 ?笔者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偶有所得。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 ,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加上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很难体会到艾青那种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我抓住了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9.
文人聚谈是纵贯六朝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30.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