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本文旨在探讨法治时代下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法律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历程,以及在新形势下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实践意义,深刻剖析在宏观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如何做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对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标准和目前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同时,针对适用中存在的令人担忧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构思。  相似文献   
492.
刺配刑是宋代确立的一个特殊的刑罚,它通过在罪犯面部刺字后在流放到边境服兵役的刑罚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肉刑和耻辱刑的性质。  相似文献   
493.
6年来,张青松与尚权律师事务所"只做刑事辩护"的梦想,由于他们的坚持以及司法环境的逐步改善,一点一点地正在实现……当林昌炽、蔡华两位深圳的知名律师找上门来要办分所,张青松除了意外还是意外——这些年,有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更多地是表达一种精神上的支持,真要进入操作环节的时候就不行了。  相似文献   
494.
"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历<问刑条例>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修订的"例",但这次修订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团,如修订过程、参修人员,完成时间.特别是完成时间,一般人认为本"例"完成于.万历十三年,但实际上却是万历三十五年甚至更晚.本次修"例"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在两种社会意识思想即"心学"和"实学"的冲突交合下完成的,而也正因为这种社会意识的转型和变化,才使得本次修"例"不同于以往.  相似文献   
495.
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棋王》表明:作者处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状态下对传统文化认识和所持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传统文化的取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但相同的是都表迭出对传统文化塑造民族性格的关注。  相似文献   
496.
497.
据胡家草场汉简所见汉律可知,汉文帝时期赎刑调整大约发生在文帝十三年至后元元年间,内容主要是律文中的具体赎刑转化为罚金刑,赎刑的适用则被限定在“以赎论”的范围。其原因是汉文帝废肉刑以及保持赎刑体系稳定性的需要,体现了彼时立法者对律文系统性的重视以及立法技术的进步。赎刑调整强化了汉代罚、赎不分的观念,对汉代经学及晋律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汉律中“以赎论”的适用方式则被唐律所继承。  相似文献   
498.
作为中华法系在中古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夏法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借鉴了儒家“德礼为刑罚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礼刑观,在罪名设置上严惩“十恶”及其他有损伦理纲常的犯罪,并通过限定亲属犯罪来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在刑罚的适用上,强调“明德、慎刑”试图通过恰当的教化使民众服从;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亦遵循儒家一贯的“士庶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定特权法。西夏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吸收借鉴以“礼”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与自身法律文化相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