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湖邀月     
西湖的明月在中秋格外明亮、滴翠、动人,似乎会向人们倾诉她那遥远的童话。厚重的历史、美丽的传说,清澈的湖波和融融的烛光,演绎出"三潭映月"的别致和精巧,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经典乐章,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记。去过西湖数次了,但都没有机会欣赏到中秋之月。因此,缺乏对印记的亲身感受。听当地朋友讲,中秋时节到西湖欣赏三潭映月,清风爽心,把盏对饮,那种感觉特好。尤其是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呈现出"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独有韵味。身心的疲惫和不快都会在赏月之中一扫而去。我想如能有这种体验,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一次出差到杭州,刚好临近中秋。晚餐后,朋友安排去西湖赏月,大家甚为高兴。可来到西湖边,天公不作美、阴云低沉,不时飘起小雨,大家的心情也转为‘阴天’。朋友从我们的表情看出了  相似文献   
42.
在宋代咏月词中,月亮,这位天籁骄子,不仅有千变万化的月形、月光、月色等自然属性,它从词人笔下流淌出来的时候就已经饱蘸着词人赏月、怨月、探月的丰富感情,并且,还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引发哲理。产生理趣。宋代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心理是宋代咏月词形成感伤多残缺多的艺术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一天,有点小年的味道。在异乡的游子,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人们,只能对着天上的皓月,寄托思念。"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即使在通讯、交通发达的今天,亲友间的别离也总是  相似文献   
44.
中秋望月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是一个意喻着喜庆、祥和、团圆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总会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这种习俗在神州大地沿续了千年,至今不变。我们家也不例外,吃过团圆饭,一家人聚在阳台准备赏月。妈妈在阳台的圆桌上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水果,果盘里装满了黄澄澄的梨、如水晶般  相似文献   
45.
本文品鉴了四句写月极具代表性的诗句,挖掘了诗中“月”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6.
乾隆皇帝避暑山庄赏月诗姚崇实避暑山庄建成之后,就成为清王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此避暑和处理政事。他们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而尤以乾隆皇帝的作品为多。这些诗篇对研究避暑山庄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生平思想,都有重要的取资作...  相似文献   
47.
自从苏轼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世以来,抒怀思亲、赏月寄情的诗思气韵,便被人们普遍认同并世代传承。时至当今,中国人足迹神州、天涯比邻,再忙也不忘中秋佳节赏月思亲!即使身处它乡,此夜无眠中眺望善解人意的清辉明月,也能令人“淡出”世事错乱、人生抱憾的情绪况味,让思绪穿越时空的腾挪,从不悦的过去通向现在,抑或涌进生存体验的深层,还原生命的底色,并从“但愿人长久”的希冀中,传承炎黄子孙永远割不断的血脉亲缘!  相似文献   
48.
如水月光甜     
如水月光甜,甜得整个月夜,看着都让人心疼; 如水月光清,清得整个世界,望着都让人心醉。 把整个身体都融化进月光莹莹的世界里,该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用月光把整个心扉都包裹起来,再悄悄地浸透,那种感觉,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呢?是舒畅?是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