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付俊良 《集邮博览》2012,(12):18-18
《宋词》邮票(志号2012-23)第二枚(6-2)T,选的词是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有一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对"强虏"一词有不少邮友提出异议,认为应该用"墙橹"(笔者小时学过的课本用的也是"樯橹")。究竟是"樯橹"还是"强虏",以前就有过争论,民间的、学术的,但争来争去,都不了了之,于是人们不得不这样解释:这两个词,用哪一个都可以。"樯橹"指的是木船,常被借指战船,"樯橹灰飞烟灭",意为曹军瓦卸兵消;而"强  相似文献   
92.
赤壁之战后发生了一件使曹操非常震惊的事:孙权借荆州给刘备。  相似文献   
93.
偷看你日记     
《中学生阅读》2008,(1):159
我为高三狂 高三呵,高三,不在高三中爆发,就在高三中灭亡。——我的高三观 有人说,高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此,我深表赞同。仅从参战人数上看,全国每年就有四五百万考生同时跨进考场,这就好像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发生八九起赤壁之战,由此可见战争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94.
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一则历史故事《赤壁之战》引入初中化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研读和演绎,将生活经验和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相似文献   
95.
《电子竞技》2013,(12):70-70
作为三国时代蜀魏吴三足鼎立的一方,东吴其实很悲催。赤壁之战是东吴当主力的,结果战利品荆州却成了刘备的;东吴地盘是三国中最大的,结果人口却是最少的;东吴水军是三国时代最强的,但当时争霸是靠陆战的;小霸王孙策、周瑜、鲁肃等东吴名人是牛气冲天的,可惜个个是短命的……到了后世出了本《三国演义》,曹操是最牛的、刘备是正统的,东吴呢,基本成了打酱油的,当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而这张茶几上格外杯具的,则是东吴的君主孙权和战功赫赫的大都督吕蒙了,到底有多杯具,笔者这就为大家叙述一二。  相似文献   
96.
《三国演义》描写的赤壁之战和猇亭之战是高度艺术化的长江之战,作家构建的长江古战场,不受客观地理空间和地形地貌的限制,是通过夸张、虚构、延伸等手段而予以审美化的古战场。罗贯中将千里长江化作宏大辽阔而独特的战争舞台,让无数三国英雄豪杰激情表演于其中,场景激昂悲壮,形象生动鲜活,故事充满诗情画意,深刻地突显了我们民族卓绝的智慧胆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奋斗精神,成就了一曲动人心弦、流芳千古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97.
何际海 《科教文汇》2011,(17):104-105
善写战争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杰出成就,全书120回,共写了40多次战争。作者善于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写各具特色的战争,其中所表现出的战术思想多与明末清初编写成的兵书《三十六计》不谋而合,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运用当属赤壁之战,作者就如同一个深谙兵法的战术大师,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赤壁之战中所采用的计谋来说明其战争描写的成功和精彩之处。《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篇幅(42回~50回)写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曹操在统一北方、占据荆州之后,调集83万大军顺江南下,追击刘备,兵锋直指孙权,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三十六计》的战术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98.
《三国演义》描述的一次重大的战役———“赤壁之战” ,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虚构的手法 ,塑造了鲜明、完美的诸葛亮的形象。文学作品离不开艺术虚构 ,没有虚构亦不会有伟大的作品 ,只有高超的艺术虚构才能塑造出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9.
博凯 《中文自修》2008,(6):44-47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游历了三国古战场赤壁后有感而发,借景抒情。其实赤壁之战之时,铜雀台尚未完工,仅仅是这位风流才子想象而已。但是所谓的“东风不与周郎便”却反应了杜才子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倘若东风不在,那历史是否就要改变了呢?突如其来的东风帮助周郎完成了一次伟业,那周郎真是幸运啊!历史上的事情难道真都是这么偶然么?那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是不是又是必然的呢?  相似文献   
100.
在阅读课堂中,随机教学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面上有丰厚的教学生成。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回答,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