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赵树理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锻炼锻炼》是一篇不断被重读的小说。这篇小说不仅寄予着赵树理一贯秉承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农民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他对5、6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思考。他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这彰显了赵树理问题小说在今天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2.
站在反封建的立场,赵树理以"男权"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塑造出了一系列"无名无姓"及"有名有姓"的农村妇女形象。但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以来,评论界对赵树理在特定历史变革时期所建构的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的确认却一直处在褒贬毁誉之间。立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无疑是作家当时用心观照生活的产物。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真切地反应出了当时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3.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4.
正已经是多次聆听赵志祥老师的讲座了。不仅佩服他教学不枝不蔓,课堂行云流水;还钦慕于他的底蕴丰厚、幽默风趣。这背后,是一颗贴近学生的不老之心。这次,他为我们奉献的是《作文教学的秘诀》。除了一如既往地大力宣扬读书的好处、引领我们品味学生作文比赛的一等奖作文《幸福》,更有惊人之举——为学生的抄袭辩护。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对于学生的作文抄袭,我也是碰  相似文献   
25.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一直被视为解放区“本土”作家,其原因大概是孙犁在冀中农村长大,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孙犁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在接受现代教育,农村仅仅是其成长的一个“背景”,他的经历与赵树理等有很大差异,而与丁玲、欧阳山等则没有很多区别.如果说,赵树理等早年的身份认同是农民或农民知识分子,那么,孙犁则一直都自觉地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孙犁其实与解放区“本土”作家在政治态度、对待大众化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将孙犁归入这个群体会导致对他的很多误读.  相似文献   
26.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小说中借代辞格运用的分析,以统计的手法对小说中的借代辞格类型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从借代和语境的关系入手,较为细致地分析说明了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之所以具有独特、重要的位置,就在于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文学潮流。赵树理的大众化文学思想和创作的特征有:首先是立足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勇于提出一些敏锐、重要的社会问题,构成他所谓的"问题小说";其次是扎根于农民中间,与他们同甘共苦,在创作中真实地表达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农村的时代变化、民情风俗;再者是真正把农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农民形象来,让农民在文学舞台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最后一点是坚持文学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把民间艺术作为文学发展的基础,创造出一种通俗的、大众的、民族的审美形式来。  相似文献   
29.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他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农村妇女形象。小说紧跟时代步伐密切配合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斗争,把妇女的命运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步调结合并最终取得胜利。在众多的解放区革命作家中,他成为翻身妇女新生活的第一位歌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0.
一生心系农村和农民的赵树理始终拥有一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他的创作紧密联系着社会变革和人民命运的充满时代感的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作家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倾向。赵树理以其自觉而本色的农民立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村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并不时地闪烁出富有时代智慧的艺术思考。赵树理的人格精神、启蒙理想、文学创作实践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