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530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倩 《中国高教研究》2022,(2):29-34+41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学指导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改革等促进学生理性选择高考科目,推进高考改革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2.
唐代一改魏晋六朝《吕氏春秋》接受的冷落局面,诗文中较多征引《吕氏春秋》,其中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在550次以上,多为事典、物典,主要表现在伶伦制律、高山流水、宁戚叩角、宓贱鸣琴、戴星、汤祝、剪桐、蚌胚等方面。对于其它难以归类的典故,也从词性与用法方面予以辑评。从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管中窥豹,既可分析诗人的趣尚、生态与心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人对《吕氏春秋》的认可与接受情况。《吕氏春秋》以类书性质在唐代的广泛传播,使它超越魏晋六朝,上承两汉,下开两宋,在《吕氏春秋》接受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3.
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中出现了新的快速阅读题型,本文就这一变化作了仔细的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快速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在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中运用篇章分析理论,并分析了快速阅读常见误区和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技巧的训练。  相似文献   
54.
春泉居士王言所撰《雍熙乐府序》,是判断《雍熙乐府》版本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前学者未能充分重视此篇序文的作者,致有讹误。今考证得:王言,字君实,号春泉居士,浙江处州府云和县(今浙江丽水市云和县)人,活跃于正德、嘉靖年间,雅好文艺,与当时贵胄名士多有交游,现存曲作三首。据王言的交游资料可知,其官职为锦衣卫千户,惜明代《武职选簿》残缺,不足征信,未能揭橥其任职经历。今之钩沉考证,可兹匡补《全明散曲》《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之失。  相似文献   
55.
陈乃惠 《黑河学院学报》2023,(3):120-122+132
色彩之根,源于光,系于人。色彩虽然静谧无声,却因光的自然因素而存在,因人的生命诞生而生发,因人的精神活力而滋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永远与自然共生、人类共存。由此,色彩如同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56.
汪泛舟 《家教指南》2006,(1):102-108
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存有丰富的俗别字,亦见有学者校正.本文从僧诗、蒙书、愿文、题记等中又辑录一些,如"群、郡"、"接、妾"、"狩、嘼(手)"、"翻、幡"、"受、寿"、"沙、涉"、"西、恶"、"享、烹"、"圣、政"、"唐、堂"等40余例,以做为对前文<敦煌俗别字补正>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57.
四级网考试点推出以来,给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问题,网考的形式与内容与710分制的四级考试相比,又有了新的突破,听力所有的材料取自真实生活。这要求教师在安排听力教学的时候,以四级网考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调整语料输入策略,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构建新的听力模式,将自主学习延伸到听力课堂,关注课堂内容的层次与设计的多样性,提高听力课堂语料输入训练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媒介,完善考核与监控体制,使得听力训练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8.
江苏省从2015年开始,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逐渐代替过去“自动获取”和“省考”制度.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资格证获得率,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资格“国考”和“省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国考”比“省考”的科目和内容多,题型灵活性和试题难度加大,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减少.基于教师资格“国考”背景,立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主动适应与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并提出从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行全程化分层次实习模式、完善专业管理机制等方面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笏板源流考     
张帅峰 《寻根》2012,(2):73-75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朝板或朝笏,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史记·夏本纪》注引郑康成曰:“笏者,臣见君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其笏板的具体尺寸见于《礼记)),其中记载:“笏长两尺六寸,中宽三寸。”古代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一周尺相当于现在19.7厘米,两尺六寸相当于现今的51.22厘米左右,三寸为5.0厘米。  相似文献   
60.
玉戈源流考     
宋笑飞 《寻根》2012,(6):63-71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兵器,渊源甚早,其前身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戈靠钩杀、啄击以制敌,称为"勾兵". 玉戈是一种特殊质地的戈,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玉戈结合了美玉高贵、润泽的秉性和武器威严、杀伐的气息,显而易见,它不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而具有非比寻常的尊崇.王权与巫术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阶级分化日趋加剧,氏族部落向国家王权转变,礼仪产生了,并维护着日益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仪用玉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它的仪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