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2篇
教育   59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辛弃疾现存诗歌143首,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24个韵部,基本上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辛弃疾诗歌用韵情况对于全面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辛弃疾是两宋词坛上成就卓越的一位词人。他令人瞩目之处不仅在于其平生的英雄壮举,还在于他词作本身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他隐居带湖和瓢泉时期的词作数量明显增加。这两个时期的创造心态有着明显不同,而沉静平和的心态在瓢泉时期尤为明显,其词作中更能体现出词人深刻的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113.
宋词与宋诗是宋代文学史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前者被视为一代之文学,后者被视为足以与唐诗并驾齐驱的诗国之雄,二者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一个时代中,高度发展的两种文体之间必然产生各种联系,二者之间相  相似文献   
114.
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冬天,江西发生水灾,导致严重饥荒。从文学角度看,有一个历史的巧合:爱国诗人陆游与爱国词人辛弃疾,先后在江西任职,对严重的饥荒都有所作为,但他们处理的方式既不相同,结局也大  相似文献   
1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必修4第46面,关于辛弃疾词“烽火扬州路”的注释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与烽烟。  相似文献   
116.
马维林 《成才之路》2012,(14):31-31
作为南宋词坛上爱国主义旗帜的辛弃疾,是向来被人们称为"才华横溢"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这是后人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写下的评语。和辛弃疾生活在同一时代,稍晚一点的刘克庄,也称赞辛弃疾的作品:"大声镗塔,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侬丽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他的那些慷慨激昂之词,能激发人的爱国精神;就是绵密婉丽的抒情咏物作品,也能给人以启示,他的词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7.
把栏杆拍遍     
梁衡 《高中生》2012,(4):22-23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近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日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的气势。  相似文献   
118.
有味     
床前明月,故乡情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不是情意绵绵的真实写照吗?这是思乡的味道!荣荫剪剪,林鸟啾啾,·"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不是自然风情万种的昭示吗?这是自然的味道!洞庭湖畔,岸芷汀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人心之韵的正气浩然吗?这是忧国的味  相似文献   
119.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是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将他所有的爱国激情投入了他创作的"英雄语"中。他运用了英雄豪杰式的艺术手法和比兴寄托等多种手法,加以特色的语言,突破了词固有的写作形式,在雄奇豪放的同时,表现出曲折含蕴的浪漫婉约之美。此外,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运用了散文叙事议论手法的"以文为词",这样就扩大词描绘的事物和表达意境,并且融会了诗歌、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充分发挥词的抒情、记事、议论、状物等各种功能,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辛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0.
古汉语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它们的词义逐渐扩大,变成今天的泛指意思。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长江、黄河以及后来泛指的所有大江、大河成了古典诗词中经常歌咏的对象。下面从三个侧面探讨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