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9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怀着收复中原的愿望,先后向朝廷上《美芹十论》和《九义》,论述抗金大计,提出恢复失地的建议,都未得到采纳。此后,在担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使时,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表现出优秀的政治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62.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63.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64.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是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的又一巅峰。词在宋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阶段,综观两个阶段的全宋词,给人最突出、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充满浓厚的感伤意蕴,就总的倾向而言,婉约派豪放派虽然在题材、风格上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以感伤为基调,  相似文献   
65.
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③香满路. 凤箫④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  相似文献   
66.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7.
68.
冰河 《初中生》2008,(7):100-1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重新品读这优美的诗句,不免感慨良多。昨天晚上,备受瞩目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从悠远的瑰丽传说到词人辛弃疾“纵横触破,玉殿琼楼”的畅想,从明朝官员万户的火箭雏形到神五、神六的翱翔蓝天,从发端于1994年的“863计划”到如今的嫦娥一号,我们没有理由不壮怀激烈:“让月球记住中国人!”  相似文献   
69.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以多样的风格和“以文为词”的写作手法扬名于词坛。该文从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等方面探寻庄子对辛弃疾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