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9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辛弃疾在词中创造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被排抑打击的个人形象,历代研究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辛弃疾的政治生涯以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并不符合其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产生矛盾的原因大概有三个原因:志向与功业脱节;士大夫"夷夏有别";民族情绪严重。今之学者未足够重视宋金对峙背景,对其未做分期研究。  相似文献   
92.
在众多词家中,辛弃疾之词处处凸现着一种不肯屈服于现实环境的狂放精神。具体可以表现为愤世嫉俗、傲立于世、嘲讽时世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狂放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精神,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相似文献   
93.
一、争议之一:感情过“度”课堂进行到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英雄泪”环节,学习《水龙吟》的一位同学自主赏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从“遍”“无人会”中品读出了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无人赏识的悲慨。教师补充“看了”一词的品读。品赏之后,请这位学生朗读。遗憾的是学生朗读的“味”儿不够,教师就来点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94.
爱国志士辛弃疾向以豪迈奔放的爱国词著称于世。其实,至今为人们瞩目不多的他的写景咏物词同样具有不可多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尤其是这类作品所蕴藏的朴素的生态意识更是当今生态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咏物词所表现的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怀、与大自然的交感共振,以及在自然之中的适意畅情,对处于生态危机重压下的现代人不仅具有悦情悦志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反思生命意义的启迪效应。  相似文献   
95.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6):3-3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早年崇信天赋人权,以亚洲卢梭自命,改名人权,字亚卢,又仰慕辛弃疾,更名弃疾,字亚子。  相似文献   
96.
<正>春是诗人写不尽的主题。面对春天,诗人咏叹、赏惜、感伤别离,春天的季节变换总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情思。在古典诗歌中活跃着有关春季变换的五个词,它们是"春归""春回""春去""春来""春到",这五个词的用法有何不同呢?下面重点以唐宋诗词为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7.
原诗展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筠宋·辛弃疾  相似文献   
98.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日之行——镇江北固山。北固山不高,名气却不小。刘备招亲之甘露寺雄踞山巅,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之陵、北宋词人柳永之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之址等环侍左右……每一处历史陈迹,总能让人回忆起如烟往事。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无数骚人墨客的咏唱,许诨、沈括、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王湾《次北固山下》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广为传诵。北固山是一座历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精神的山。山下有王湾,山上有稼轩,徜徉其间,你也会和刘备一样,发出天下第一江山的感慨。大江东去多少事,北固山水永铭记。  相似文献   
99.
辛弃疾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元的情感世界,这决定了《稼轩词》具有多元的艺术风格。辛词沉郁悲慨中不乏蕴藉曲折之细美,相反而适以相成。辛词之柔表面上看好像是技巧层面的摧刚为柔,而实际上根植于他歌儿舞女、金屋藏娇的情感体验。辛词之庄重与俳谐、运典人词与即目直寻亦有相反相成之妙。  相似文献   
100.
我无法预知将来会发生些什么,也无法保证将来的我是怎样的。但是如果可以选择,那么此刻的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像辛弃疾那样的人。他不仅仅是那个写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一代豪放派词人,更是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