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族际通婚是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产生的重要现象,对地域性族际通婚的研究可以揭示当地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和族际心理等重要内容。以阿拉善左旗三年的族际通婚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族际通婚者个体特点及其社会特点,对完善我国婚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姊妹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十分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以传统姊妹节为例,对姊妹节的节日时间,涉及的空间范围等进行文化解读,以揭示姊妹节背后所隐含的苗族传统中的时空认知.  相似文献   
24.
明代中后期,面对内外局势和实力强弱的变化,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在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不同的婚姻对象,与其周围的土司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建构了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了永顺土司在地方社会的权力,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永顺土司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大多散记在碑刻、家谱等民间文献中,通过对该类文献的利用与解读,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多元化主义背景下,美国异族通婚从异族裔通婚,异教通婚,进入到异种族通婚阶段。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三次移民潮中有色种族移民的爆炸性增加以及早期有色种族移民后代的同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的逐步宽容和开放;多元化主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26.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RC)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不同人种和民族间的通婚比例创历史新高。以2008年结婚的夫妇为对象进行的这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不同人种和民族间的通婚比例约达14.6%。这一比例在1980年时仅为6.8%,此后,逐年猛增。  相似文献   
27.
茉妮 《科教文汇》2008,(20):228-22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蒙汉通婚状况,以及导致蒙汉通婚扩大原因的浅析,与回族维族的对比,进而探讨此个案中的民族融合现状以及对于民族融合后民族自身发展的思考。提出如何在民族关系融洽且不失去民族特有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民族融合的议题。  相似文献   
28.
随着社会发展和婚姻观念的变迁,当前裕固族族际通婚日益普遍,且比例一代高于一代。影响通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群体层次的影响因素,也有个体特征因素。年龄、教育水平、族内婚观念、择偶观与交往圈等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
晋献公是一位有作为的晋国国君,他诛杀公族,建立国无公族制度,斩断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使晋国的政治生活具有尚贤、尚功、尚法等特点。对外用兵,消灭了众多的周边国家,大大拓展了晋国的疆域。与戎通婚,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还引发了强烈的政治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城镇化进程影响北川各民族的族际通婚,通过对北川羌、汉、藏等3个民族间通婚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羌族自治县族际通婚呈良好发展态势,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谐融洽的;地缘网络虽是影响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但汉族中却表现不明显;教育水平对族际通婚有着相当重要影响;家庭背景、职业收入等因素就族际通婚也有一定影响力,但影响力相对较弱,远不如个人情感等因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